第23章 群儒逼宫,度田定鼎(求订阅)(5 / 7)

加入书签

做出这种选择,通过御史台来更为具体的掌控地方,乃至整个大宋的吏治。

    当前的大宋发展可要远远超过原本历史。

    不仅仅是在国土之上,包括商业上的遥遥领先。

    再加上赵德昭这个皇帝完全不管事。

    顾瑾要想要做好一切就必须要合理的去利用各种资源,朝臣也好,御史台的御史也罢,这两者都在其中。

    加强御史台是他必须要做的。

    因为顾氏的一众子弟,如今几乎都在御史台之中当官。

    这些顾氏子弟虽然单独的属性算不得优秀,但当他们拧成了一股绳的情况之下,仍旧是能够给与顾瑾带来很大的帮助。

    而如今当这一切逐渐稳定了之后,自是便给顾瑾提供了可以度田的条件。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外部势力目前对大宋并无计可施。

    杨业始终镇守雁门关,将辽军牢牢挡在国门之外,而顾瑾也给予了他毫无保留的信任。

    至于辽东之地。

    那便更加无需担忧了。

    当前宋军的整体实力其实还是要优于辽军一些的,且再加上辽国如今还不仅具备航海的能力,他们就根本不可嫩威胁到大宋。

    这就是天赐的实际。

    不仅如此,让顾易感到意外的是——顾瑾竟想出了一个相当超前的办法,来帮助百姓更好地了解朝廷的各项制度。

    那就是办报。

    不过,确切地说,并不能直接称之为“报纸”,因为顾瑾为它定下的名字是《朝闻录》。

    名称虽不同,但其实际作用却与报纸并无二致。

    这一举措完全超出了顾易的预料。

    甚至连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这种传播形式的存在。

    不过这倒也合乎情理——毕竟在顾易所处的时代,报纸早已被淘汰了,他一时也难以想得起来。

    但这东西在眼下的大宋,却是恰逢其时。

    商业日渐繁荣,漕运与海运网络畅通,这些本就已经加速了信息的流通。

    加之经济持续发展。

    此时推出这样一份“报纸”,百姓们都能买得起,不正是恰到好处吗?

    顾瑾显然是筹划已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