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灵活的荐官制度(2 / 2)

加入书签

下,太子,老臣之所以破格让五皇子入翰林,正是这个原因。”

放下纸张,朱元璋抬头说道,“这是咱家老五创立的学问?”

闻言的宋濂只是摇摇头,“陛下,老臣翻阅典籍,发现所谓心学在宋朝就有了,创始人为陆九渊。

然五皇子写出的心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臣敢保证,此门学问不出一月就能传扬都城,身为集大成者的五皇子,定然会被世人所知。”

随后,宋濂一五一十地把翰林院发生的事情,向两人叙述了一遍。

朱元璋听完后就被说服了大半,宋濂可不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

此事定然是真的。

一旁的朱标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父皇,儿臣想到暂时停止科举的时候,朝廷用的是荐举制。

不如把五弟算作荐举,如此也算说得通。”

三人确定细节后,朱标立刻批复了宋濂的奏折,把朱橚安排的明明白白。

……

慈宁宫西苑,朱橚待在书房中记录着自己脑海中冒出的东西。

翰林院的藏书楼他才看了十分之一不到,可今早众翰林的热情,让他有点难以消受。

另外他也怕自己待得久了,无法解释这些学问的出处,毕竟他总不能和别人说这些是从自己脑子里冒出来的。

“殿下,殿下,陛下召见。”

,太监兴安在门外轻声喊着。

“知道了。”

停下书写的朱橚,整理了一下衣摆就向着文华殿走去。

然刚走进大殿,看到宋濂站在一旁,他的心中就一个咯噔。

“拜见父皇,太子。”

果然,朱标的第一句话就让他想转身跑路,“五弟啊,你要成翰林了。”

朱橚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指了指自己纳闷道,“大哥,这里是文华殿您可不能逗我玩。

臣弟书都没读几年,怎么能当翰林呢?”

站在一旁的宋濂只是补刀,“五皇子学问,老夫已然在翰林院见识了,且众翰林无人不服。

殿下可知上次科举的探花李谦,如今可是以您弟子自居。”

此言一出,朱橚不由得头皮发麻。

他早上的话起作用了,不过是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完美发力。

“什么,让我当翰林?”

,朱橚看三人的样子,意识到此事并非是开玩笑,而是真的。

朱标摆摆手,让太监陈保过来将那份奏折递给朱橚看。

“殿下,请。”

看着陈保拿上来的奏折,后面还有朱标的批复,朱橚深吸一口气,“父皇,儿臣觉得此事。”

然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和朱橚商量的意思,摆摆手道,“好了,多少人想当这个翰林,还没这个机会呢。

官服等咱今晚就让人送过去,明日就去翰林院当值吧。”

朱橚见没有分毫盘旋之地,只能无奈地拱手说道:“儿臣领命。”

告退后,朱橚刚走出大殿几步,他又转身问道,“父皇,这个翰林有俸禄吗?”

远处传来一个轻飘飘的声音,“七品的翰林侍读,年俸八十石。”

朱橚不由得心中腹诽,“真抠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