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士农工商孰为王朝的根基(2 / 3)

加入书签

>“是一万万贯,有两千万的正税,剩下八千万都非粮食赋税。”

“这么多?”

,朱雄煐在心中换算着唐宋的钱和大明的银子比例,不由得发出惊叹。

不过朱橚话锋一转,“大明若是以商为本,那江南一地的工商赋税就可以超过天下所有土地的粮食赋税。

那么北方的数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地方种地,江南小小一块就足够赚钱收税了。”

朱雄煐顿时了然,“与其往北方不断地输送粮食和财力,不妨偏居一隅。

那大明就要重蹈前宋的覆辙了,被北方的异族所击败。”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被自己的话吓了一跳,“怪不得皇祖父要打压商人,原来是这样原因。”

不过朱橚后面的话,就让他更费解了,“那你觉得你皇祖父这样就完全对吗?重农抑商,只是让农夫产出粮食,压制商人的发展。”

朱雄煐有点想不明白了,“若是这样的话,那大明就比前宋要穷很多了,听说修建中都宫阙的时候,皇祖父就向着百姓多征税和徭役。

以后若是还有修建宫殿,还有动用大军征伐,势必要将继续多征税,多徭役。”

朱雄煐很聪慧,远超同龄人的机灵,可之前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些。

一是他接触的人少,二谁也不敢向朱橚这样质疑朱元璋的国策。

“五叔,那到底什么最重要啊!”

,朱雄煐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朱橚却是摇摇头,“这个问题可不是你我三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你之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虽然他嘴上说着好听,可多少带着点故作高深,因为朱橚自己也不知道准确的答案。

他的脑中只是有很多观点冒出来,可没有哪一个可以说完全正确的。

然而在朱雄煐的心中,五叔变的越发深不可测,眼中朱橚的身影也变得愈发高大。

“五叔好厉害啊,知道的这么多!”

,他如是赞叹道。

秦淮河的岸边。

朱橚拉着朱雄煐走下了船,“好了,该回宫了,出来这么长时间了。”

对方有点依依不舍,“再玩一会儿,刚才我都在想你说的东西,没时间玩呢!”

朱橚无奈只好带着他在周围继续逛逛,偶然走到一家南洋人开的店铺。

里面摆着不少奇形怪状的东西,和大明本土店铺显得格格不入,然朱雄煐却是高兴地走左看右看。

掌柜的看到两人身上的衣服,顿感肥羊来了,带着谄媚的笑容说道,“少爷,可见过祥瑞否?”

“祥瑞?拿出来看看?”

掌柜的吩咐下人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镶着金边宝石的珍贵盒子,里面放着一株稻穗。

“这个稻穗好长啊,真是祥瑞啊!”

,朱雄煐看着眼前比寻常稻穗长上三四倍的稻穗,不由地惊奇道。

“多少钱啊?”

掌柜的搓搓手,“不多,三千两。”

朱雄煐拉着朱橚的胳膊,“五叔,买下来吧。”

“多少,三千两?”

,朱橚提起稻穗难以置信地问道。

掌柜地连忙小心翼翼地将长长稻穗拿过来,“少爷,这可是祥瑞啊,有价无市啊!”

“三千两,都够买上百亩良田了,拿来买这个东西?”

朱橚原本想走,可看着朱雄煐满脸的期待,只好转头过去。

“三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掌柜的闻言随即收起了盒子,笑着招呼道,“少爷,店里的东西您随便看。”

“三两银子,不要你的盒子,只要里面的东西。”

,朱橚继续讨价还价。

掌柜的自然不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