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文会一(2 / 2)

加入书签

/p>

“在下梁谠,字伯言。”

“时人谚语:“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

在下习凿齿,字彦威。

正要请教梁伯言。”

梁谠接招道:“听闻桓温称呼公为: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请!”

习凿齿朗声道:“建安文风多刚健,以三曹为最。

只可惜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铜雀台上横槊赋诗,终究是‘履端举正,而不能终’——

习凿齿还是刚猛,这隐射已经十分明显了。

“在下倒是拜读过彦威先生的书,既知建安旧事,当晓魏武屯田许下、唯才是举,使北方黎庶得免沟壑。

昔孔子作《春秋》,重‘大一统’之义——”

他袍袖一甩指向铜雀台外,“中原之地,自黄帝划野分州,便为天命所钟。

蜀汉僻处巴蜀,崎岖栈道之间,亦敢称‘汉祚’?”

习凿齿继续反驳:&0t;伯言兄既知《春秋》大义,当明‘赵盾弑君’之笔——曹孟德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屯田治兵虽得实惠,终究是‘以臣代君’,与王莽篡汉何异?蜀汉昭烈帝承高祖之脉,据益州而怀天下,正如光武中兴于河北,此乃‘正统所在,天命未改’。

&0t;

此时此刻席见寂静,不少有心人都知道虽然说的是蜀汉和曹魏,但是指的却是秦晋两国。

梁谠忽而抚掌长笑道:“彦威先生既以光武中兴比昭烈帝,可知光武起于舂陵宗室,携云台二十八将收复河山,方得‘炎汉重辉’。

昭烈帝虽托名中山靖王之后,谱系辗转难考,竟比光武?”

“昔王莽篡汉,天下共讨,光武承赤符起兵,是‘顺天应人’;曹孟德迎献帝于洛阳废墟,重建宗庙社稷,使天子有尊、黎民有靠,此等‘匡扶之功’,怎可与王莽同列?”

习凿齿那青玉簪缨随袍袖翻卷:“伯言兄可知‘名不正则言不顺’?昔齐桓公九合诸侯,犹以‘尊王攘夷’为旗。

曹孟德迁献帝于许都,名为‘奉天子’,实则‘执天下牛耳’——”

他目光扫过铜雀台飞檐,“当年武王伐纣,必待‘孟津会盟’诸侯共举;高祖斩蛇起义,先立楚怀王为共主。

正统所在,岂在屯田治兵之术?在乎‘受天明命,率土归心’!”

席间释道安低眉拨弄佛珠,竺法汰以茶盏轻叩案几,杨羲手中麈尾停在半空。

秦晋两国臣子皆眉头紧皱,慕容冲的神色望向那主位上端坐的苻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