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团结世家(1 / 2)
第二百九十七章:团结世家
“什么?”
“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司马曜吓了一大跳。
他猛地从龙椅上撑起来,腰间的玉带硌得慌,可他顾不上这些,声音都颤:“你…你再说一遍?苻坚带了多少兵?”
底下奏报的谍报校尉膝盖都在打弯,又磕了个头:“回、回陛下!
秦国十丁抽一,共计有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从长安、洛阳各地集结南下。
秦征南大将军苻融督率二十五万大军为先锋向寿阳进军。”
“八十七万…”
司马曜喃喃重复着这个数,往后退了两步,后背撞到龙椅扶手上才稳住。
他登基这么多年,哪见过这么吓人的阵仗?
谢安不慌不忙接过校尉手里的谍报看了起来,随后开口道:“秦国分三路大军南下,由苻融率领二十五万大军为先锋作为东路。
慕容垂数万大军出襄阳,姚苌、裴元略率领益州水师顺江东下。
三路大军效仿昔日晋武帝南下攻吴之路,臣估计苻坚将亲自率军南下前进,东路战将云集、兵力最广是故主战场大概率是在东线江淮。”
谢安迅将情况说明白,司马曜静下心来坐在龙椅上,这个时候他只能依靠谢安了。
这个时候的东晋并不像三国东吴那样面对北方来犯产生投降与抵抗的激烈冲突。
一者前秦毕竟是胡族,而东晋则是汉人心中的正统地位。
二者东晋是“永嘉南渡”
后,北方南迁士族(侨姓士族,如王、谢、袁、萧)与江东本土士族(吴姓士族,如顾、陆)共同建立的“避难政权”
。
侨姓士族的根基在北方,但北方已被异族占领,他们的土地、财富、身份完全依赖东晋政权——若东晋灭亡,前秦不可能承认其特权,甚至可能被清算(如苻坚虽汉化,但前秦核心权力仍在氐族贵族手中)。
江东本土士族虽有土地根基,但东晋政权通过“侨置郡县”
“利益妥协”
(如让吴姓士族参与朝政),已将其纳入政权体系:若前秦南下,吴姓士族的利益同样会被异族政权冲击(前秦统治下,汉族士族地位远低于氐族贵族)。
因此,无论侨姓还是吴姓士族,都形成了“东晋存则家族存”
的共识,投降意味着共同利益丧失,投降派自然无立足之地。
三者,如今的谢安集三省中枢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淝水之战前,东晋虽存在“门阀争斗”
(如谢氏与桓氏的权力竞争),但谢安通过“利益协调”
形成了稳定的领导核心。
四者东晋与前秦在前些年的较量中互有胜负,还有可以依仗的八万北府精锐。
司马曜没有问谢安的策略,语气里没了半分帝王的架子,满是实打实的托付:“朕将军国大事托付宰相,这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的命,还有东晋的江山,全交你手里了!”
他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低却格外清楚:“甭管你要调兵、要征粮,哪怕是让朕下旨安抚士族,朕都依你!
只求你守住江淮,别让那些胡人的马蹄踏进建康城!”
谢安闻言,躬身行了个礼,动作不疾不徐,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稳:“陛下放心,臣既接了这担子,便不会让秦军过江淮一步。”
······
秦军大规模南下需要时间,谢安下朝之后没有召集各文武将佐商议抗敌,反而宴请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吴郡四姓以及吴郡阮氏等世家大族当家人。
这里面既有乔迁士族也有江东土着,可以说影响东晋朝堂的世家大族里面除了远在荆州的桓氏基本都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