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杨雪有意拉近关系(1 / 2)
林默和豆爱国身着整洁的衣服,精神抖擞地走到堂屋门口。
站定后,林默面带微笑,对着屋内的母亲和几位大妈说道:“淑琴、妈,还有几位大妈,我和爱国这就去分局了。”
杨雪听到声音,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儿子和豆爱国身上。
她的眼神柔和而温暖,透露出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看着两个孩子,杨雪轻声叮嘱道:“去吧,路上小心点,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她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在那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牵挂。
李秀兰见状,连忙跟着附和道:“是啊,路上慢点走,别着急!
要是晚上回来吃饭,记得提前给家里捎个信儿啊!”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刘玉梅、一大妈等人也纷纷插话,关切地嘱咐着林默和豆爱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温馨。
林默和豆爱国不时点头回应,表示会记住大家的话。
最后,他们又朝着陈淑琴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转身离开了西跨院。
望着两人消失在院门口的挺拔背影,堂屋里的气氛有片刻的沉静。
几位大妈都是过来人,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在外奔波的男人或孩子,深知他们工作的不易和潜在的风险。
还是刘玉梅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拿起针线,一边熟练地缝着,一边像是宽慰杨雪,也像是宽慰自己地说:“杨大姐,您也别太担心。
小默和爱国他们都是经过事儿的,心里有分寸,能干着呢!
你看昨天那么大的阵仗,不也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一大妈也温声接话:“玉梅说得是。
林家嫂子,孩子们长大了,有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咱们做长辈的,把家里照料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杨雪收回目光,脸上重新浮现出从容的笑意,她拿起一颗一大妈带来的甜枣,递给旁边的陈淑琴,说道:“老姐姐们说得对。
咱们啊,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让他们安心。”
她这话,既是对大家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说的。
话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生活琐事上,但比之前更多了几分深入。
二大妈抓了把瓜子,凑近杨雪,压低了些声音问道:“杨处长,您见识广。
听说……最近这猪肉供应好像又要紧巴了?是不是上头有啥新精神了?”
她这个问题,带着打探消息的意味,也代表了普通市民对生活物资的关切。
杨雪沉吟了一下,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但她回答得很有技巧:“二大妈,具体的政策文件精神,我那边现在接触不多了。
不过啊,咱们国家这么大,又要搞建设,有时候物资调配有些波动也是常事。
咱们老百姓,还是得相信组织,遵守规定,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总没错。”
她既没有透露任何内部消息,又表达了理解和共情,还引导大家遵守政策。
三大妈接过话头:“他杨姨说得在理。
我看呐,咱们院里各家各户,以后这副食本儿可得算计着用。
像王大嫂子腌的酸菜、做的酱豆儿,这时候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她这话带着点知识分子的分析,也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更实际的生活技巧。
提到这个,王大娘立刻来了精神:“可不是嘛!
这过日子就得会打算!
我那酸菜缸里今年腌得多,到时候谁家缺个下饭菜,尽管去我那儿捞!
还有啊,这菜帮子、萝卜缨子别乱扔,焯焯水拌着吃,或者晒干了冬天炖肉,都香着呢!”
刘玉梅也分享起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