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军府为点八旗为网(1 / 2)

加入书签

“各个八旗和军府派来的代表都到了吗?”

坐在书桌后的冯森突然抬头问道。

一旁的韦贯之不敢怠慢,连忙回复道:“大多都到了,已经安排在外城的连庆圆,住的都是四人一间的院子,目前已经住满了145间。”

“嗯。”

点点头,冯森继续阅读起眼前的题本奏折,韦贯之轻出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冯森唇上的胡子越来越多,威严也逐渐越来越甚。

曾经在冯森的面前,韦贯之还能谈笑自若,现在哪怕有文人风骨撑着,都还是不免小心起来。

“这次的咨政宴会要好好办,以后得形成制度,每三年都要举行一次。”

低着头,一边批阅奏折,冯森一边吩咐道。

“臣明白。”

韦贯之赶忙拱手,并记录。

所谓咨政宴会,与其说是宴,不如说是会。

当然,它的作用可不是如后世那种三级议会,而是冯森用来咨政和顾问的机构。

在信息交流不通畅的年代,下级的官吏很容易上瞒下欺,尤其是对底层的大头兵,冯森需要和这些底层人接触,来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

正所谓上下合力以制中嘛。

所以冯森规定了一个日期,就定在圣诞节后春节前的两周内,每个百户所都要派一名非作战旗丁前往奉天,每个折冲府同样派一名非军官府兵前往奉天。

冯森会花费两周的时间,与这些旗丁府兵谈话,进行民意调查,并通过明暗两种探子去探查他们发言的真实性。

这不是叫他们能够随便议论政事,说这个反倒叫冯森不喜,他想知道的反倒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与风土人情。

相应地,商人、非汉人平民、工匠等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冯森很清楚,虽然这些人给他带来的税基与收入,但大燕真正的立身之本,便是府兵与旗丁。

这些武装力量才是构建大燕的核心,只有这些掌握了暴力的人团结在一起,就算是冯森噶了,大燕都不会倒。

吸取了大清的教训,冯森可没有在各地设汉城,搞内外隔绝那一套。

相应地,他设置了四大汉军府,军府内只有汉人,但汉人不是只能居住在汉军府内,只有府兵才要居住在军府内。

按照冯森的设计,每个军府下辖四个折冲府,每个折冲府提供250名府兵,每个折冲府下属五个团营,每个团营50名府兵,一个军府总共要提供1000名府兵。

折冲府长官称折冲校尉,团营长官称营校。

团营长官由府兵自行推举,按规矩来说,冯森是有权发回重选的,但一般都不会,而折冲校尉则是要认真调查的,认真挑选的。

除了这三个军府,森州府还肩负拱卫奉天的职责,所以要提供4000名府兵,且事务由冯森专职处理。

只是,现在这些都是空架子,蓟州府、英州府与夏州府每个军府现在只有一到三个折冲府,那边的府兵加在一起才1500户,还有4500户府兵居住在汉堡、奉天和马堡附近。

也就是说,冯森手上一共三万多纯血汉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当府兵。

不过,冯森可没放松权柄,彻底把权力交给这些武夫,对于各个折冲校尉以及军府汉人军官,只有燕王有任命权,军府总管中郎将只有提名权。

同样,对于八旗军官,各个八旗将军只有提名权,军府总管才有任命权,但同样需要呈献给冯森,冯森有权驳斥封还。

军府除了是折冲府的集合地,还是八旗卫所的万户总部,军府总管中郎将平日就在这里管理八旗的旗务。

除此以外,这里也会是府学的所在地,所有府兵的适龄儿童八岁时都要进入府学,进行三舍,每舍三年的训练和学习。

九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