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宋瑶:我又被卷到了(1 / 6)
这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夏国最新的EAST,实现了1066秒,这是现在的世界纪录。
同类型里,韩国的KSTAR今年4月首次实现在 1亿℃下维持48秒,计划一年后挑战300秒。
欧洲,即便是JET,长时间运行温度普遍低于EAST,而其他多数装置难以突破100秒。
所以,许青舟他们将目标定在千秒级运行,一旦成功,基本可以超越世界90%的同类型项目。
仿星器都已经实现30分钟稳定运行了,但托卡马克还在秒级挣扎,是不是显得很拉跨?
当然不是。
这属于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简单点说,托卡马克是“短跑冠军”,适合快速验证高温聚变物理,技术成熟但难以连续发电。
仿星器是“马拉松选手”,能解决商业化核心瓶颈——稳态运行,但需突破三维磁场的精密制造难题,成本居高不下。
双方都有显著的痛点。
可以说,眼下,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最终路径尚未定型。
这也是德国即便是交换自己仿星器技术也要拿到他们的超导薄膜的原因。
技术之争的关键时刻,仿星器需要有新的突破,高性能超导薄膜是突破的契机。
相同的,他们进度能这么顺利,也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