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是那个辛弃疾大章(3 / 4)

加入书签

要跟苏木寻求合作的人不在少数。

代言的话,肯定是品牌的级别占第一位,其次是价格。

至于其它的还有某几档综艺的邀请嘉宾,晚宴出席活动,新剧本的片约等等。

最后经过二人的商量。

决定还是等剧组这边杀青回去后,再做具体统筹,然后筛选。

苏木的最后一场戏。

是在夜间拍摄的。

倒也不是陈安之刻意安排。

只不过他的习惯是将动作戏以及大场面的部分在前面先拍完。

然而将更多小场戏份和对白,或者是需要内心感情的戏份,放在最后拍摄。

每个导演都要每个导演的习惯和角度。

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

当初张怀谋在片场其实小规矩也有不少。

只不过苏木比较特殊,即便是不遵守,张怀谋也没有说什么罢了。

这一场戏。

是为数不多,在剧本里展现辛弃疾,诗词文豪的一面。

其实剧中他大段的过往,都是在战斗中度过。

怎奈何身不逢时,又不被重用,最后多少显得有些悲凉。

所以在最早故事线,泰安城尚未动乱的时候,曾有过一段辛弃疾练剑念诗的桥段。

这也是跟全剧的最后,年迈生白发的辛弃疾,枯坐山崖孤独追忆,相互呼应。

而此刻的苏木,要演的便是这最后结尾的一幕。

当然,其实如果对照历史,内容上会有些出入。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全剧所要表达的正向价值观。

英雄虽迟暮,但依旧心存高远。

一首破阵子,贯穿了前半生,而在最后时刻写下青玉案,又正好体现了他的侠骨柔情。

此刻,

苏木已经被化妆师上了妆。

满头的白发,一脸深邃的皱纹。

如果不仔细看,或许还会真的被人误认为是个老者。

片场绿布下是搭建的假景。

有山崖,松石,几颗枯槁的大树。

苏木独自坐在上面,佝偻着身子,擦拭着跟随自己一生的长剑。

此时尚未开拍。

但苏木却已经进入了状态。

几个月的情感存蓄下来,其实为的就是最后这一刻。

剧组所有人都到了现场。

纷纷看向里面。

说实话,这两个月的拍摄,众人对于苏木的演技是完全认可的。

从一开始还有质疑。

到现在,这些人来看这最后一场戏完全就是欣赏了。

很多人都想看看。

苏木会如何给辛弃疾这个角色画上句号。

袁征:“不知道苏木会怎么演,这英雄迟暮最是需要共鸣的阶段。”

陈安之看着镜头之下的苏木,也是缓缓点头:

“是啊,其实整个剧本能共鸣的地方就那么几个,而最后这一刻,又是收尾的一场,自然是非常难。

如果苏木能演的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跟着释放情绪,或许才能算是成功。”

袁征闻言不在说话。

他本来就是一个武行演员,可以说只对动作戏研究颇深。

但要说这情感的细节表达。

其实他还真的不能说有多高。

但陈安之的话他能明白。

意思就是,如果连在现场的这些人都没办法共情,那等剪辑到片子里,就更不可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可想而知,辛弃疾的这个收尾,也不是那么好收的。

既要有英雄迟暮的悲凉,也不能丢掉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但同时,还要夹杂着对心爱人的思念。

但是想想就挺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