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树上的阴影去成为世界切割者吧(2 / 4)
能如此先进。
不过这都不是宁鸿卓该考虑的事情,不合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也不缺这一件,对于来自其它世界泡的三人,对于土著们的态度不用多说,只是要等他们发布任务告诉自己去哪里杀谁。
虽然宁鸿卓对于树上的阴影这个说法很在意,不论是虚数之树还是暗指另一个更高级的类人物种,怎么听都是极难对付的东西,但莎士比亚对于树上的阴影也很难做出更详细的解释。
这个说法最早是从那些被墙壁吞没的城市中传出来的,有些艰难活下来的幸存者告诉人们,里面的研究者得出了这个名号,也正因为只是这些幸存者听到的一个名字,关于树上的阴影到底指代着什么,外界一直争论不休,哪怕已经过了将近百年,能够将任何生物和武器化作灰烬的墙壁还是沉默地伫立,除了边缘不断向外扩张,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无人知晓。
在没有飞行器的世界泡内,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幽兰黛尔一样垂直拔升几公里观察,而且里面的居民虽然能看见存活,但很明显确定到底算不算哲学意义上的活着,在肉眼可见的位置,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着劳动,不需要张嘴说话,也不会尝试和外界沟通,简直就像一群充满电的机器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莎士比亚想要破坏墙壁,不仅仅是为了给外面的人争取生存的环境,以免被墙壁吞噬,也是想拯救里面被控制的人类。
如此伟光正的目标,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荣焉。
打了鸡血的喀里尼亚号沿着高速洋流航行,回收第二块宝石来自于一个土著部落,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土著。
头上绑着奇怪的羽毛,脸上画着各种符号的油彩,两个敌对的土著部落拿着原始的长矛和石头刀互相对砍,如果是资源问题宁鸿卓倒是能做到解决,但双方冲突的原因来自于信仰,为了各自信仰的神而战或许会让别人头疼,但肯定不包括这三个人。
识之律者当仁不让地揽下这个任务。
没有选择粗暴地抹去他们的记忆,识之律者仅仅是修改了他们对于神的忠诚,让信仰不再具有排他性,已经发生的流血冲突无法规避,不过现在唤醒他们心中理性的部分也不晚,接下来会发展到什么样还是要看这群土著自己的想法。
明明是同一个位面,有的地方在讨论自然哲学,有的地方在制造人工智能,有的地方为了自己信仰的神征战不休,在几天之内就可以达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超高速洋流连接下,能产生这种混乱,宁鸿卓总觉得最起码能连发过几篇人文社科类的论文。
总之和平短暂的降临在部落之中,见证双方握手言和暂时休战后,宁鸿卓回收了第二块宝石,等到宝石重新镶嵌回圣剑幽兰黛尔时,他能感觉到连剑锋都在微微颤抖,继承完整记忆的拟似意识都在欢呼。
更加锋利了,宁鸿卓开始能靠肉眼感觉到剑锋带来的刺痛,仅仅是随意挥手,圣剑幽兰黛尔就能随意穿透任何建筑,甚至感受不到什么阻力,仅仅凭借自身的重量就能毫无阻碍的切割钢筋混凝土。
第三块宝石来自于一个废旧的城邦,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已经轻车熟路的三个人总共用了不到几个小时就顺利回收。
然后是第四块宝石,第五块宝石
和第一次回收理智结晶只需要随便参观不同,在接下来冒险的过程中,每次都需要使用武力当做保证,也见识了因为信仰和信念冲突的人类,在每次调停的过程中不能说是受益匪浅,也算是见多识广。
莎士比亚对此倒是愤愤不平,按照她的说法,自己比宁鸿卓三个人至少多吃了二十年的面包,但往往她都没有派上什么用场,甚至就连指路的作用都被人工智能爱丽丝取代了,身为船长的威严遭到了挑衅。
只不过在幽兰黛尔某天闲聊的时候,她告诉宁鸿卓和识之律者,自己曾经跟莎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