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庙会此章讲庙会的事多可以跳过(1 / 2)

加入书签

朱纪龙带来了三挺轻机枪,还有十支步枪,全部给二十一小队给装备上了。

二十一小队负责周林的安全。

二十二小队负责外围的工作。

他们不住在别墅,而是在城内包了一个小旅馆。

那旅馆也就十几间房,便被包了。

原来住在小旅馆的有三四个人被老板退钱退房了。

小旅馆离别墅不远,就两公里的路。

一踩油门就到了。

周林给二十二小队配了一台车子。

二十一小队则是在别墅进行了布置。

楼顶上十个人,带着一挺机枪,在楼上用沙包建立了射击阵地。

机枪的两边各是一支步枪。

同时,后面方向也有两支步枪。

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对地面进行控制。

而一楼,则是安排了八个人。

他们持有一挺轻机枪,还有四支步枪。

他们是最强的力量,阻止任何武装力量突击进来。

二楼,是周林住的地方。

二楼安排了八个人。

他们守在几個窗户内,随时可以对外开枪。

周林对这个安排很满意,附近有国军部队或警察。

只要枪一响,八分钟内,他们就可以赶到。

到来的第二天,周林便去逛了庙会。

江阴集场是一个展示江阴民间民俗文化的日子,又称“庙市”

或“节场”

悠久的吴文化孕育了江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阴地区悠久的民俗传统中,庙会集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城乡庙会节场由来已久,昔时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

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福,择定传说中某个菩萨的生日,在庙会演戏酬神。

更有迎神赛会,烧香念佛,民间杂耍纷呈,于是商贩云集,买卖兴隆,沿袭成俗。

庙会之日,家家备菜。

如山观的香山,有大小庙宇8座,从清咸丰年间起,庙会节场,各路菩萨被抬出,更换新袍,接受祭祀,然后按古时官场,全副执事仪仗,掮旗打伞,浩浩荡荡“出会“。

其中夹着民间文艺“荡荡船“、“茶酒担“、“踩高跷“、台阁“仙牛打水“等。

整座香山连同周围仓廪桥、占文桥、三甲里、王家埭4个小集镇热闹非凡,农民们趁此一年一度节场,买回自己所需农具和日用品。

周林来到庙会节场,两只眼睛不够看,到处都是热闹的场面。

他看到了拜香会。

各乡善男信女,结队成群,手捧香凳,顶礼膜拜,称为“文香“;更有“吊肉香“者,用多枚钢针勾在臂膀上,下挂铜锣、香炉,最重达50余公斤,称为“武香“。

一路上,全城道路都堵塞了。

不管你是谁,再大的官,到了这里,你就只能走着行。

而且这种走着行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地被人推着走。

推着推着,来到了龙舟竞渡处。

在江阴,北国龙舟竞渡最为兴盛。

龙船从常熟租来,邀请各乡镇拳师并由其主持的“当船“前来参加划龙船。

“当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国术员。

北国许巷南拳大师是北国划龙船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周林看到,北国河的南北向东新河段和东西向应天河段的大小客船停靠在边,河岸两旁观众数千上万人。

这人数有点吓人。

北国河中,十余艘披绸扎彩的“当船“摇撸自南金家湾起,往北经太平桥向东至邹家巷路前与二干河交界处:再转向西至银杏树桥;由银杏树桥转向南往返而行。

国术员在锣鼓声中登船劈拳弄刀,当众表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