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他们怕的不是真相,是声音(2 / 4)
烁画面,听一些重复的、单调的指令。”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冰冷的地方。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把皮质的诊疗椅。夏天坐上去黏糊糊的,冬天又冷得像一块冰。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那里,不许动,不许说话。一开始我会哭,会闹,但迎接我的是更长时间的禁闭。后来,我学会了沉默。”
棚内的导演和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中只剩下她微颤的声音。
“他们以为,沉默能杀死我的意志,能让我变成一个听话的木偶。可是他们错了。”苏明心抬起头,直视着正前方的镜头,那双曾被恐惧笼罩的眼睛里,此刻燃起了一簇小小的火焰。
“沉默,让我学会了聆听。我听墙壁里管道流水的呜咽声,听楼上脚步的轻重,听医生和护士在门外压低声音的交谈。我能从他们的语气里,分辨出谁在撒谎,谁在恐惧,谁在……愧疚。我的世界被剥夺了色彩和声音,却在极致的安静里,拥有了另一种感知力。”
她停顿了一下,嘴角竟浮现出一丝浅淡而坚韧的微笑。
“他们以为沉默能杀死我,可沉默,让我学会了听懂这个世界的谎言和真相。”
当这句话说完,导播间里,一个年轻的女场记再也忍不住,捂住嘴,无声地落泪。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整个工作团队,都在这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叙述中,悄然泪下。
苏明心的证言视频发布后,像一颗深水炸弹,在舆论场上炸开了花。
没有激烈的控诉,却比任何控诉都更能穿透人心。
与此同时,林景深用行动做出了最直接的回应。
他将自己名下一处位于城市边缘的废弃艺术园区,连夜清空,挂上了“明心之家”的牌子。
这里没有冰冷的病房和铁门,只有涂鸦墙、阳光房和开放式的心理咨询小屋,专门为那些和苏明心有过类似经历、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提供一个临时的庇护所。
立刻有媒体跳出来,质疑他是在“作秀赎罪”,用金钱来洗刷自己过去的污点。
面对尖锐的提问,林景深没有长篇大论地辩解,他只是平静地向那位提问最犀利的女记者发出了邀请:“口说无凭。我邀请你和你的团队,在这里住三天,二十四小时跟拍,看看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那位名叫李然的女记者,抱着“一定要揭穿你伪善面具”的心态住了进去。
第一天,她记录林景深如何笨拙地和后勤人员一起分配物资。
第二天,她看见林景深通宵研究心理创伤干预的资料,眼下是浓重的黑青。
第三天晚上,是一场集体医疗课。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不敢对任何人说起的噩梦。
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男孩,在讲述自己被继父锁在地下室的经历时,情绪崩溃,蜷缩在地上发抖,鞋带散开了都不知道。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有些手足无措。
这时,李然的镜头捕捉到了让她永生难忘的一幕。
林景深,那个在商界叱咤风云、永远西装革履的天之骄子,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在了那个脏兮兮的男孩面前,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柔而专注地,帮他把散开的鞋带,重新系好。
那个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修复一件稀世珍宝。
那一刻,所有的镜头语言都显得苍白。李然放下了相机。
三天后,她的专栏文章《我跪下,是为了让你站起来》刷屏网络。
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原以为他是在演一场盛大的赎罪戏,直到我看见他跪在地上,为那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系上鞋带。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为了演给谁看,而是源于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俯身。”
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