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谢幕时的暗手(2 / 3)
第一轮报价前,所有顾问团成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接触卖方高管及核心技术团队。一切判断,必须基于我们提供的数据包。”
话音落下,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然。
苏明玥注意到,斜对面两家竞争对手的团队中,有人正压低声音交头接耳,目光不时地向她瞥来。
她能清晰地读懂他们眼神中的揣测与怀疑——那个关于她“精神稳定性”的谣言,显然已经在这里发酵。
她不动声色,指尖在平板电脑上轻轻划过,屏幕上浮现出凤凰Ⅱ模型的运算结果。
那是一份针对买方联盟五家机构的资金偏好与行为模式的深度分析。
早在三天前,她的“思维推演场”就已经给出了结论:联盟中的三家机构,因其背后LP(有限合伙人)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在这次收购中必然倾向于用最激进的方式压价,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长期利益。
陆沉舟的报告,对他们而言,或许正是一个用来攻击她、进而压低整个顾问团预期的完美借口。
茶歇时间,走廊尽头。海因茨叫住了正准备去接水的苏明玥。
“苏女士,”他递过来一杯咖啡,目光如炬,“您知道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您吗?不是因为谭疏影在那本财经杂志上写的文章,也不是顾承宇那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泛黄纸片的复印件,递到她面前。
那上面是几行手写的公式和一段结论,字迹遒劲有力,苏明玥的呼吸在看到落款时停顿了一瞬——那是她父亲的名字。
“这是您父亲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夕,提交给当时他所在银行的一份风险预警手稿的节选。它被内部封存,定义为‘过度悲观’。”海因茨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在德国,也经历过类似的银行崩塌,也曾因为傲慢而忽视了类似的预警。您父亲写的东西,像极了我们当年没能听见,或者说不愿听见的那个声音。”
他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一种超越商业合作的审视:“苏女士,这场竞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交易撮合者,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预见者’。”
苏明玥握着那张复印件,指尖微微泛白。
她终于明白,这场看似寻常的商业竞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纯粹的生意。
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遴选,一次对血脉中传承的、那种被世人误解为“疯狂”的预见能力的最终检验。
当晚,老陈将一枚小巧的U盘放在了她的桌上,没有多说一句话,便如影子般退去。
苏明玥将U盘接入电脑,里面的内容让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瞬。
小程提供的证据链完整无缺:系统日志清晰地显示,她的原创“潮汐”模型,在未经她授权的情况下,被周曼卿的团队后台调用了三次。
而第三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操作,其登录IP的归属地,赫然指向陆沉舟旗下的一家战略咨询公司。
铁证如山。
她迅速将关键日志截图,嵌入一份名为《关于“潮汐”模型知识产权溯源的简报》的PDF文件中,然后编写了一小段代码,设定了一个自动释放程序。
她将程序的触发条件,与那三个闭门论坛上“精神评估报告”的关键词热度绑定——一旦谣言继续扩散,热度超过阈值,这份简报将绕过所有人工审核,在三大主流财经媒体的后台同步触发发布指令。
这不是澄清,这是同归于尽的威慑。
凌晨两点,城市陷入沉睡。
苏明玥独自一人登上公寓天台,猎猎寒风如刀割面。
手机屏幕亮起,是周叙白发来的一条未加密短信,内容简短:陆沉舟在半小时前召开线上紧急发布会,宣布因“战略调整”,全面退出正在筹备的“城市更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