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群臣弹劾(1 / 2)

加入书签

可她心里仍旧是越想越不对劲,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得都太过针对他们。

忽的又想起一件事,便转头又拉着赵彦之抱怨:“儿啊,你可得上点心,这些日子琳琅阁、汇通那些铺子,交上来的流水越来越少了。”

甚至有时候都没有流水进他们赵家的账上。

“娘这心里头直打鼓,总觉得不对劲,你不若挑个日子去铺子上看看。”

赵彦之被今日发生的事折腾的头疼,一边还要应对赵家上下的事,不免有些燥郁。

“母亲,眼下最要紧的事应当是和怜音的婚仪,铺子上的事先搁置着。”

赵崔氏皱着眉,还想再劝劝:“可如此下去,府上迟迟未有进项,那该如何是好?”

赵彦之一手撑在茶案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李知安再如何也是我赵家的人,没有进项找她要不就行了。”

赵崔氏听出来他语气中的不耐,心下也有些委屈:找她要,她也得给才行啊。

但是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赵彦之给堵了回去:“我乃户部侍郎,成日里去那些铺子上,我的官声还要不要了?”

赵崔氏为了赵彦之的仕途,也没再催着他。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李怜音迎进门,相府可是多出了三成的嫁妆,到时全都是赵家的。

次日早朝之时,相府赏梅宴的丑闻自然而然成了攻讦的靶子。

几个素来看不惯赵彦之升迁过快的御史,率先发难。

“皇上,臣有本启奏,赵侍郎治家无方,纵容未过门之平妻当众行凶,德行有亏,不堪侍郎之位。”

这还没完,一直与相国李仲严势如水火的尚书令徐岳,此刻也站了出来。

徐岳乃两朝元老,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

他手持玉笏,谈吐字字沉稳:“陛下,臣弹劾相国李仲严治家无方,厚此薄彼!”

“认回亲女本是天伦,却纵其行止不端,未出阁而先孕,败坏门风!更纵其行凶伤人,颠倒黑白,相国身为人父,教女无方,身为一国之相,德行有亏!臣请陛下严惩!”

这一记重锤,不仅砸在赵彦之头上,更是狠狠砸在了李仲严的头上。

他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想要辩驳,却发现辩无可辩。

李怜音未出阁有孕是事实,推了李知安下水也是事实。

尚书令是何等人物,他都开口了,群臣百官更加没有禁忌。

朝堂上一时间个个言辞激烈,甚或引经据典,句句都往李仲严和赵彦之的心口上扎。

无非就是围绕赵彦之和李仲严两人区别对待亲女和养女。

站在文官前首的齐逾一直没有说话,只是等其他文官慷慨陈词完毕,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带着惯有的慵懒和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

“听闻赵侍郎和相国喜事临门?这喜事之前闹出此等丑闻,着实有伤风化。”

说着他转头看向赵彦之:“不知赵侍郎打算如何平息非议,挽回朝廷颜面啊?”

轻飘飘几句话,直接将赵彦之和李仲严的家事上升到了有损朝廷颜面的高度。

俗话说,大事不落凡俗,小事不达天听。

在京城里闹一闹也就罢了,现下却是闹到了皇上面前,那便不是小事。

等所有人都参奏完了,龙椅上的皇帝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一个侍郎,一个相国,闹出这等丢尽朝廷脸面的丑事。

他猛地一拍御案,厉声道:“赵彦之,看看你做的好事!一个侍郎府,闹得满城风雨,乌烟瘴气,若是这些事情处理不好,那你这顶乌纱帽也别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