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指认(2 / 4)
辈子都在打击这种拉大旗做虎皮,跟朝廷面和心不和阳奉阴违的地方主义,当即站出来奏道:“此风不可长,圣上不可姑息养奸!这种要求绝对不能答应!”
吏部尚书乔宇非常认同,躬身道:“臣附议!大同乱兵不可能铁板一块,圣上应下令训斥大同巡抚,并派宣镇兵马进逼大同!大同总兵以下将级武官各有家丁及直领的护卫亲军,可与宣镇里应外合,平定乱兵!”
兵科给事中夏言亦表示同意:“山西朔州应州有数卫,可以调其卫所就近参与平乱,耗费不大!”
反对武力解决大臣也不少,毕竟以德服人是政治正确,乱兵面子上还是尊重朝廷,也没有破坏驿站、急递铺;大同无法自给,有求于朝廷。
内阁建议无须派兵,只要撤走户部总理大同粮储员外郎,宣镇、朔州封住路口,大同乱兵自会束缚请降。
即使要打,亦可以等立夏麦收后再打。
三种观点各有支持者,嘉靖即位以来还是第一次做这种拍板,迟疑一下御音亲启道:“可做几手准备。不一定需要调动兵马粮草,兵部可以先通知宣镇、京营做好准备,兵部、户部加紧从各卫所调粮,以钱、布从民间换粮,即使不平乱,户部仓库总还是要有粮的。”
一文钱憋死英雄汉,大明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不要说对外打仗,连平个小兵变都没有钱粮!
小朝会的时间都很短,一般只处理大事或临时紧急事务,今天议不出结果,与会者便各自散去。
嘉靖回到书房文华殿,司礼监又送来一堆奏疏,朝臣议礼的单独归置一叠,嘉靖懒得看,对司礼监太监道:“这一叠留中不发,司礼监拿回去处理!”
等嘉靖处理完奏疏后批给内阁票拟,黄锦又送来一份密奏,轻声道:“南京守备戴太监送来的。说有一万两银子,还有一名龙虎山的道士。”
嘉靖眼睛一亮,翻开密奏浏览后,对黄锦道:“还是老人靠得住!令戴义将银子尽快解送内库!邵元节在南京候着,等我命令送来南京。”
次日早上又开小朝会,兵科给事中夏言建议道:“乱兵不见赦书则坐立不安,迟早再次变乱!不如现在下一赦令以安其心,另秘密诏令蔡巡抚、桂总兵想办法秘密诱捕乱兵头目,公开斩首,以儆效尤!
大同军兵其他的诉求不是一时半会能满足的,而且朝廷也不应该予取予求!否则朝廷威信扫地,其他军镇有样学样!”
夏言不愧是军户出身,对军兵的心理拿捏到位,这个建议获得了大多数大臣的通过。
嘉靖首肯,令内阁当场写赦书并秘密诏令,司礼监用印后立刻封好,交给锦衣卫走急递。
大同兵乱的处理告一段落,朝会又正常起来。
次日朝会,礼科都给事中出列奏曰:“礼者,秩也:礼部尚书者,秩宗也!席书实不堪任,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个谏言并非走通政司上奏流程,若走奏疏的话嘉靖可以留中不给大家看。现在礼科都给事中公开在朝会上否定席书的礼部尚书资格,等于彻底与嘉靖和席书撕破脸皮。
又有几名御史附议。看来大臣们换了一个战术,既不跟保皇派辩经,也不再攻击保皇派的人品,而是否定保皇派的资格。
嘉靖平日里就面无表情,话语不多,基本上不会在朝会上表态,更不会在朝会上大失身份与群臣辩论。每逢朝会时候有科道言官攻讦保皇派官员,嘉靖总是不置可否。
眼见科道言官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吏部尚书乔宇出列道:“席书等人以曲学邪说妄议典章,而桂萼、张璁尤狠愎朋奸乱政!宜罢席书仍守旧职,而黜桂萼张璁及霍韬,令方献夫致仕!”
张佐对此早有经验,正要抛出其他的军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