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饮茶粤海未敢忘(2 / 3)

加入书签

,敢与兵部侍郎挂右都御史衔的两广军务总督作对?

“军田没有收回,秃驴把田地献给侍讲学士方献夫、詹事府少詹事霍韬两位翰林了!”

姚镆恨铁不成钢地看看姚涞,再别有用心地看着杨植,脸上似乎还有嘲讽之色。

“寺庙所占田地共数千亩,其中还有约一半民田。广东提学受巡抚之命参与清查寺庙土地,他把田地打包,一股脑全低价售给了方献夫、霍韬。

人说翰林清贵华选薪资微薄,在北京个个家徒四壁,还以为他们整天喝西北风过日子,却不知道都是老家良田千亩,即使没有田地的翰林也做物流、商贸生意!”

真是歹竹出歹笋,有其父必有其子!

杨植大肚能容,忽略姚镆的阴阳怪气,喝道:“哈!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

咱们士大夫,混的就是名声!姚总督办不了民事,幸好你遇到了我!若不是姚涞苦苦哀求,我还不趟这潭浑水呢!”

西江、北江在南海县分成多条河流奔腾入海,淤泥冲刷出来无数良田,有类苏松。

打马一路行来,南海风光旖旎,触目皆翠,时时处处可见繁花怒放。平原上人口稠密,凡所经村庄书声琅琅,沿途旌表牌坊如林而立。尤其是广府美食种类繁多,较苏松更胜一筹。

杨植等人在一个唤作里水的镇里吃过精美鲜香的广东早茶,继续向南而去。路上姚涞见杨植一反常态闷闷不乐,寡言少语,便开解道:“树人兄,方学士、霍詹事与我们俱是翰林同僚,若是为难,不揽这个事也罢!”

却见杨植眼眶湿润,口中恨恨道:“华夏如此大好山河,岂可令神州沉沦,腥膻遍地!”

姚涞想起恩荣宴上自己吟诵的崖山感怀诗,使杨植心有不甘别苗头,肯定是杨植今天来到南海触景生情。便开解道:“五百年必有圣人出!自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皇明天下无敌,把能种地的地方全占了,北狄西戎南蛮东夷就任其自生自灭罢!”

杨植摇摇头道:“你不懂,你不懂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方献夫家在丹灶镇,霍韬家在澜石镇,都位于南海县的最南边。几人打马绕着争议之田大体上看了一下,杨植心中有数:方、霍两家一夜暴富,恐怕是南海县甚至于广府最大的地主了!

澜石镇的更南边是顺德县,杨植望过去见高炉林立,浓烟滚滚,便唤来广州都司府主管后勤的指挥佥事问道:“前面是什么去处?遮莫如此多炉子?”

指挥佥事原籍北方,说得一口好官话:“好教杨学士得知,那是顺德的钢铁工业区,方圆几十里,里面有十几家工坊,其中就有广州卫所的匠作所。广州都司府每年须上交兵仗甲胄给兵部。”

杨植顿时大感兴趣,喝道:“待我前去看看!你且给我讲讲为什么广东居然能大炼钢铁!”

“喔,杨学士,水火无情,那不是翰林老爷去的地方,下官介绍一下即可。

是这样的,你看西南边是石湾镇,那里以烧制瓷器闻名。学士自然知道,只有会烧瓷器才会炼钢,所以顺德便有钢铁园区。

杨学士小心,这里有条沟。

全天下最好的钢,一是广州府顺德县的广钢,二是福建邵武府三明县的闽钢,三是苏州府昆山县的苏钢。

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咱们广钢最大最优,因为咱们广东省琼州府有铁矿,含铁品位很高的。

那蛮夷只会冷锻不会炼铁,他们的盔甲都是自宋朝以来从广东走私铁器过去,再锻打而成。”

杨植在苏州时只在府城里匆匆来去,他没想到苏州也有钢铁园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