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5 / 8)
…
所以,脚下这一片地方,依山傍水、靠近河道、还有太行山余脉缓坡丘陵的地方,才是邢窑窑址的首选位置。
西高东低,河流纵横,到处是冲沟埝垅,有山有水。孕育出足够的瓷土,李阳河、泜河两岸,也有足够的清流供淘洗瓷土。
文物考古部门在这片土地上多次发掘,到现在为止,挖到了从北朝开始,经历隋、唐、五代,一直到宋元时代的26座窑址……
“北齐北周的只有一个啊……”沈乐在手机上翻着窑址信息列表,皱起眉头。
这些窑址,绝大部分都是唐、五代甚至更往后的,出一个隋朝的,已经算是十分稀罕。
唯一一个北齐、北周时期的,想要去看一眼,倒是并不为难:
这座窑址,当地也十分重视,累计争取到2840万元的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在当地建设了一个遗址博物馆,实施原址保护。
问题是,沈乐直觉,这座窑址常年累月,暴露在普通人的目光之下,被建设成一个科普基地,三天两头有游客、学生过来参观。
它再有多少灵气,估计都散得差不多了,不能再给反馈了啊!
“算了,还是先下山去看看吧。”沈乐切到地图界面,转来转去认准方向,接着往下传送。一程、两程,终于,从山边钻了出来,打算叫个网约车:
手机刚刚选好点,还没按下“确认”按钮,背包里猛然剧烈跳动起来。沈乐耸耸肩膀,颠了颠双肩包,又反手拍了拍:
“青灯啊,咱们先安静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