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末日游轮(2 / 4)

加入书签

米,表面闪烁着微弱的银色脉冲。

它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在自身轴心上缓慢旋转,每旋转一周,便会向四周释放出一圈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能量波纹。

这球体看似是整个主控系统的核心,所有的全息屏幕都以某种微妙的方式与之相连。

若是仔细观察,会现那些全息屏幕上的数据流时不时会有一部分化为光束,射向球体表面,又或者从球体出,注入某个屏幕。

环绕在主控室周边的墙壁上,镶嵌着十二个椭圆形的凹槽,每个凹槽深约一米,高两米有余,宽度足以容纳一人站立。

凹槽内壁由一种半透明的晶体材质构成,表面流淌着细如丝的能量纹路,呈现出梦幻般的虹彩。

这些凹槽似乎是某种特殊的接口或站位,其功能尚不明确,但从其位置的重要性来看,必定与主控室的核心操作密切相关。

整个空间的照明既不来自于明显的灯具,也不是全息屏幕的副产物,而是墙壁和地面本身出的一种柔和的生物荧光。

这种光线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是均匀地弥漫在空气中,使得整个主控室既不显得刺目,也没有明显的阴影区域。

这种照明方式让人联想到深海生物的自体光,自然而神秘。

主控室的空气循环系统同样看不见任何传统的风道或出风口,但空气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湿度和流通性。

走进这个空间,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气流变化,仿佛整个主控室也是一个有呼吸的生命体。

空气中还飘逸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不是人工香料,也非自然香气,而是一种纯净到极致的、类似于雨后森林与臭氧混合的清新感,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声音在主控室内的传播也有其特殊之处。

虽然空间巨大,理应产生回声,但实际上,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能被完美地定向传递,不会产生杂乱的混响。

两人即便相距数十米交谈,也如耳语般清晰;而当多人同时言时,声音却又不会互相干扰,仿佛整个空间具有选择性的声学过滤功能,精确调控着每一处的声场。

最令人惊叹的,是整个主控室的动态性。

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空间,而是一个不断进化、调整和优化的有机整体。

墙壁上的能量纹路会根据室内活动而改变流向和亮度;全息屏幕会自动根据观看者的需求而调整位置和大小;甚至连空气的成分也会微调,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生理需求。

这一切变化并非随机或无序的,而是遵循着某种深层的、或许只有这艘星际飞船自身才理解的逻辑。

在这片科技的海洋中,有一处特别引人注目的区域:主控室东侧的一片椭圆形区域,周长约三十余米。

这里没有常规的全息屏幕,而是一片看似虚无的空间,但当有人凝视它过三秒,便会现那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三维星图投影。

数以万计的恒星、行星、星云和星系在这片空间中栩栩如生地悬浮着,比例尺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

更神奇的是,这并非静态的模型,而是实时更新的宇宙地图——远处一颗恒星的爆,近处一颗彗星的划过,都会在这片星图上实时反映。

与这片星图相对的西侧,是一个形似圆盘的平台,直径约四米,表面覆盖着一层薄如蝉翼的光膜。

这平台似乎是某种量子通讯设备,能在瞬间捕捉和处理来自遥远时空的信息。

每隔一段时间,平台表面就会荡起一阵波纹,并伴随着轻微的共振声,如同某种未知的呼唤。

那声音不是经由空气传播的声波,而更像是一种直接在听者脑海中形成的听觉印象,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异域风格。

在主控室的"

天空"

中,也就是那高耸的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