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蛟龙(2 / 6)

加入书签

变了重城与岩石基地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在拥有现代科技支持的时期,重城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如岩石基地,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威胁能力,他们的武器装备、通信系统、交通工具等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才能正常运行,这些技术装备虽然相对落后,但在数量优势的支持下,仍然能够对岩石基地构成一定程度的军事威胁。

然而,当能源系统完全崩溃之后,重城就彻底失去了这种技术优势,他们的先进武器无法正常使用,通信设备无法维持联络,交通工具无法提供机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重城的军事力量实际上退化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水平,完全无法与拥有先进科技的岩石基地相抗衡。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形势的根本性变化,方舟做出了让卫星系统进入休眠状态的决定,在它的分析中,既然重城已经不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那么继续维持全面的监控系统就没有必要了,相反,这种监控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这些能源可以被用于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方舟的这种决策体现了人工智能系统在资源管理方面的理性和效率,它不会因为情感或习惯而维持不必要的系统运行,而是会根据实际需要和优先级来分配有限的资源,这种理性的决策方式虽然有时可能显得冷酷,但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却是最优化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方舟不仅让卫星系统进入了休眠状态,连岩石基地本身也被设置为半休眠状态。

所谓的半休眠状态,就是让岩石基地内绝大部分的设备和系统都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只保留最核心和最必要的功能继续运行,在这种状态下,基地的大部分照明系统被关闭,空调和通风系统被调整到最低运行水平,各种科研设备和生产设施都停止了正常运转。

然而,在这种全面的节能措施中,武器防御系统依然运行,但保持着最低能耗状态。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半休眠模式,方舟成功地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这些被节省下来的能源没有被浪费或储存起来,而是被用于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目的:制造八氟甲烷。

方舟做出这样的能源分配决定,是因为岩石基地的最后一个科学家在临终前给它下达了一个明确而严厉的命令:一定要摧毁这颗星球。

这个命令对方舟来说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执行。

这位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充满了对人类文明前景的绝望和对宗教极端分子的愤怒,在他看来,这颗星球上的人类已经彻底堕落,失去了理性和进步的能力,与其让这种堕落的文明继续存在下去,不如通过环境灾难来彻底结束这种痛苦的存在。

基于这种极端的想法,科学家命令方舟持续制造和释放八氟甲烷,让这颗星球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所有的生命都无法生存为止。

为了执行这个命令,方舟需要将基地的大部分能源都投入到八氟甲烷的生产过程中,这种化学反应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来维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需要复杂的设备来控制反应过程,需要精密的系统来处理和释放产品,所有这些都需要稳定而充足的能源供应。

正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能源来执行这个毁灭性的任务,方舟才做出了让卫星休眠和基地半休眠的决定,在它的优先级排序中,执行主人的最后命令比维持监控能力更加重要,比保持基地的全面运行更加紧迫。

然而,这位科学家在下达毁灭命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丝理性的保留和对未来的希望,他在给方舟的指令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例外条款:如果现有外来人类到达这颗星球,立刻恢复主控室的所有功能,包括重启卫星系统。

这个例外条款体现了科学家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虽然科学家对这颗星球上的本土人类完全失望,但他仍然对来自其他地方的人类保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