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五)(2 / 2)
实在是太大了,对于朝廷来说,耗费太大,现在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刊刻永乐大典显然是不急之务,应当予以暂缓。
朱载坖认为,大明的刻书,多经史、小说、传奇等,但是对于技术类的书籍,鲜少刊刻,近年以来,随着朝廷开明法、明算两科,这两科的相关书籍也有所增加,不过还是以之前所流传的书籍为主,朱载坖命令要重新编撰一步有关算学的教材、书籍等。
经过文思院使,郑王世子朱载堉的推荐,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的程大位以算学出众,被召入京师,他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时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朱载坖命令不仅要刊刻他的著作,还任命他为文思院副使,负责编撰有关算学的相关书籍。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编写有关物理、化学、机械相关的书籍,刊刻印刷,作为朝廷机械学院等的教材,也是这些学校招收生员的资料。不过辅臣们比较关心的还是新编撰的实录的刊刻,原本实录是不公开的,但是由于现在市面上抄本横行,朱载坖于是决定干脆将太祖和少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睿宗、世宗十一位先帝的实录予以刊刻发行天下,以正视听,防止这些抄本夹带私货。
不过刊刻实录,事关重大,所有的实录都必须经过翰林院、礼部、内阁和朱载坖本人的审定之后才能够刊刻印刷,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情,更是要多次讨论,反复确认之后予以交付刊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抵消市面上的稗官野史的传播,大明野史盛行,各种人以笔记或者其他形式宣传所谓的野史,并在其中夹带私货。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所谓方孝孺被诛十族这个事情,其实朱载坖反复查阅过相关档案,实录记载,少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成祖兵入,少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