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3章 问计群僚托腹心(五)(2 / 2)

加入书签

;  皇长孙老实说道:“皇爷爷,燧发火铳使用很麻烦,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是也会出现燧石不发火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前装枪还是太过于麻烦了,从官军在各个战场上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燧发火铳的问题还是很大的,首先就是装弹繁琐,虽然比之火绳枪还是要好一些的,但是燧发枪也并不比火绳枪好多少,同时燧发打火的可靠性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燧石的好坏,弹簧的力量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士卒必须精心保养才行。

    还有就是前装枪使得官军士卒们必须要站立装填,限制了官军的队形,同时在安南等潮湿地区中,燧发机构很容易失灵,不少官军的军官们甚至认为不如再重新装备火绳枪,虽然火绳枪受天气的影响更大的,但是只要火绳是点燃的,发火还是很可靠的,对于燧发火铳的种种问题,各镇也反馈到了军器监,朱载坖也命令军器监和文思院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目前没有办法使用定装弹药的情况下,军器监也只能采用各种方法增加燧发火铳的可靠性。

    军器监对于现有隆庆十年式燧发火铳进行了改进,增加防尘盖,调整弹簧等,试图保证发火的可靠性,但是改进的程度不大,朱载坖则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后装燧发火铳,但是赵士祯等人认为后装火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泄气,之前在嘉靖年间所风行一时的佛郎机为什么在官军的三斤、四斤火炮列装之后就迅速的被淘汰了,就是因为漏气的问题。

    佛郎机技术局限致子炮炮腹密封不良,火药外泄缩短射程,难敌敌骑疾冲。朱载坖所设想的后装火铳,肯定一样涉及相关的问题,泄气会严重的影响火器的射程和威力,同时增加火器出现故障的风险,所以赵士祯认为是很难实现的,不过朱载坖上谕煌煌,赵士祯也得组织工匠和文思院一道负责研发。

    而朱载坖对于文思院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朱载坖的大力支持之下,文思院为大明提供了各种的机械,但是文思院还是没有产生什么理论,更加偏向于设计方面,朱载坖思考的是大明要在科技理论上有所突破,使得大明能够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