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2次挑战(3 / 4)

加入书签

碗,那才叫团队呢?

王鸣的呼吸都停滞了。

【哈哈哈来了来了!

文艺青年孙辉登场!

我倒要看看他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王教练的表情笑死我了,跟等着开奖一样,又期待又害怕。

【孙辉:别慌,我先赋诗一。

孙辉走了进来,看到已经坐在等候区的王鸣,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情况。

他冲王鸣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股特有的、温和又疏离的笑意。

那笑容像一层薄雾,礼貌,却无法穿透。

于导用同样的、平淡的语调,向孙辉提出了那个问题:

“孙老师,面条和水饺,你喜欢吃哪个?”

问题出口的瞬间,整个车厢的空气似乎都变得稀薄。

王鸣的视线死死锁在孙辉的脸上,连呼吸都忘了。

孙辉闻言,没有立刻回答。

他低头沉吟了片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裤缝上轻轻敲击着,像是在打着某种节拍,又像是在为即将出口的答案谱写前奏。

车厢里很安静。

静得可怕。

只有他指尖敲击布料的、细微的“沙沙”

声,和列车碾过铁轨的“哐当”

声,交织成一曲催命的旋律。

王鸣的心脏,被这旋律攥紧,每一次收缩都带着尖锐的痛感。

选水饺!

选水饺啊兄弟!

求你了!

这个答案,几乎要从王鸣的喉咙里冲出来,他甚至能感觉到舌根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他不敢出任何声音,只能在心里疯狂呐喊,用尽全身的力气,试图将自己的意念,穿过那道绘着山水画的屏风,传递给那个正在沉思的艺术家。

团圆!

是团圆啊!

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大家庭!

这是文化认同题,不是艺术鉴赏题!

终于,孙辉的指尖停下了敲击。

他抬起了头。

他看着于导,眼神里没有半分被考验的紧张,反而像是在参加一场高端的学术沙龙,用一种探讨艺术般的、充满思辨性的口吻,缓缓开了口。

“于导,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完了。

王鸣听到这句开场白的瞬间,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句式,这语气,太熟悉了。

这是孙辉进入他“艺术解读”

模式的经典前兆。

“水饺,”

孙辉的声音温润而富有磁性,在安静的车厢里回响,“它代表的是一种秩序,一种传统,一种节日的仪式感。

它的形状是规整的,每一道褶皱都像是经过计算。

它的内馅是包容的,将山珍海味、寻常蔬菜都裹挟其中,最终化为统一的味道。

它更像是一个精雕细琢的作品,是家庭和集体意志的体现。”

听到这里,王鸣的心又重新悬了起来。

对!

对!

就是这个逻辑!

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核心意思是对的!

集体意志!

他几乎要点头了。

然而,孙辉话锋一转。

“而面条呢,”

孙辉的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不羁,“面条,它更自由,更随性,更贴近生活的本质。”

“它可以是清汤寡水的阳春面,可以是浓墨重彩的炸酱面,可以是热情奔放的油泼面……它可以是任何形态,它可以吸收任何味道。

它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文艺复兴’组合,从一开始,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