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视察与发现(2 / 3)

加入书签

伍,没有任何向前挤凑或刻意回避的举动。

    当孙秘书长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她这个方向时,与她平静的视线一触即过,没有丝毫停留,仿佛只是掠过任何一个陌生的年轻研究员。

    林窈也微微颔首,姿态自然,完全是一副初次见到领导的模样。

    孙秘书长在办公区停留了大约五六分钟,发表了简短的鼓励:“看到大家精神面貌很好,科研氛围浓厚,我很高兴。希望同志们继续沉下心来,拿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我市发展大局。”

    在一片掌声中,视察队伍缓缓离去,前往下一个参观点。

    领导一走,办公区里的气氛明显松弛下来,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孙秘书长挺和气的啊。”

    “是啊,没想到还会跟我们握手。”

    “听说之前周书记来视察的时候,也是这么平易近人。”

    同事们脸上带着笑容,互相交流着刚才的见闻。

    在社科院这种单位,迎接各级领导视察也算是常态,大家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将这份鼓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林窈安静地坐回工位,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仿佛刚才的小插曲只是工作中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

    她打开电脑,调出那个关于“数据要素流通效率”的多层次评估体系框架,继续上午未完成的测算。

    而在院的会议室里,视察汇报会正在有序进行。

    刘所长代表经济研究所,详细汇报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课题的进展情况、初步发现以及下一步计划。

    孙秘书长听得非常认真,在听到关于量化模型构建和数据基础的部分时,他特意追问了几句。

    汇报结束后,他给予了充分肯定:“刘所长,你们这个课题组采用的量化模型很新颖,数据基础很扎实,得出的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希望你们继续深化,特别是加强与实际政策需求的对接,争取早日形成可操作的决策建议报市委。”

    这些发生在会议室里的对话和肯定,林窈自然无从得知。

    她此刻正全神贯注于屏幕上跳跃的数据流,指尖快速敲击键盘,调整着模型的参数。

    忽然,她微微蹙起的眉头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她发现,在引入相似度匹配算法处理异构数据后,某个特定维度的“数据壁垒系数”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变化规律,这与她之前基于传统理论假设的线性关系截然不同。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