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自有大儒辩经(1 / 5)

加入书签

暮色浸染棕榈大道,轻柔海风裹挟咸涩与香槟余味。

蔚蓝海面褪成钢青色,私人游艇亮起星点灯火。

奢侈品店橱窗璀璨如昼,贵妇拎着鳄鱼皮手袋踏入米其林餐厅,侍者躬身推开缀满藤萝的玻璃门。

转角巷内,电影场刊贩售摊前却排起长队,一些打扮文艺的年轻人攥着《银幕》杂志,争论今日场刊评分。

老港鱼市飘来烤鳕鱼的焦香,流浪艺人手风琴声混着海浪拍岸。

霞光彻底沉入地中海时,整座城悬在喧沸与静谧的裂隙间,像一帧未定格的胶片。

“亦子,来戛纳这几天,感受怎么样?”

傍晚的时候,张亦来了杨简他们的酒店,正好遇到大家一起吃晚餐,他也不客气,自己搬个椅子就坐下了。

“呵呵,和世界各国的优秀同行交流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他们都很厉害。”张亦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外人觉得他那是腼腆,其实熟人都知道他是兴奋,因为与高手交流而兴奋。

“其实你也不用把戛纳看的多么高大上。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高格调的商务聚会,一方面能彰显本人/机构在圈中还挺好,一方面至少能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媒体少了些咄咄逼人,明星少了些躲躲闪闪,片商少了些苛刻势利……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奥斯卡就是好莱坞一年一度的大派对,其实戛纳也差不多。”

当然,不是说戛纳没有可取之处,它的艺术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电影节的片单里,你会发现不少不错的或尺度惊人的电影,但来年压根无法在影院里找到它们的身影。

实际上这些电影从生下来就不用考虑票房,也不用考虑大众观众的感受,他们只需要考虑艺术性。

抛开艺术不谈,戛纳电影节本身就是个奇特的存在。

对于看片人来说,每天五部非母语放映的片子,或许没有一部是他们听得懂的;对于卖片人来说,欧洲或许根本不是他们的市场;对于明星来说,或许走红毯根本没有作品也没有受到邀请;对于买片人来说,在这里或许从来找不到适合公映的片……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来?说“为了艺术而来”有点虚。

除开那些冲着奖项来的电影人,对于其他人来说,相比起实用性,戛纳电影节存在的社交意义似乎更大。

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们有无数个派对在这个海边小镇举行。

这些聚会的目的各不相同,以至于有间比萨店还专门让你写下“我为这次派对买单的目的”。

聚会的地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中规中矩选择酒店,有的则包下蔚蓝海岸的游艇,有的更在海滩上搭起宫殿般的帐篷。

在戛纳周边的小酒馆里,你能看到有人拿着剧本在推销创意,有人在说服大腕出演自己的作品,有人想方设法出售自己的片子,有的只是期待某个大品牌的支持……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合适的人“闲聊”一番,哪怕只有五分钟。

十天过后,某个或许你从没听到过的电影人拿了那片梦寐以求的金叶子,游艇回到港口,帐篷重新收起,名流收拾行李,所有人各回各家。

留下的,只有会场赞助品牌的空咖啡杯,还有被海浪卷上沙滩的空酒瓶。

戛纳再次回归普通海滨小镇的容貌,直到来年5月。

“简哥,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样的大人物自然对这些顶级电影节不放在眼里喽,像我们这些小卡拉米难得来一次,可不就觉得新奇得很。”小韩同学对着杨简就是一阵阴阳怪气,一点都不给“大人物”面子。

“所以你这个小卡拉米不得好好歇歇我这个大人物?带你来见世面。”

斗嘴这方面,杨简就没输过谁,连自家小少妇大多数时候都是甘拜下风的。

韩佳女一阵气结,她没想到杨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