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自己选的嘛(3 / 5)

加入书签

包喷溅的时间点晚了一帧,和我的动作没完全对上,道具组调整。”

“三号机角度可以再刁钻一点,我要更强烈的侵入感。”

杨简逐一地分析着刚才“自己”的表演和技术细节,仿佛刚才那个“痛得死去活来”的人不是他。这种快速的抽离和投入,让周围的工作人员既敬佩又有点“毛骨悚然”。

要知道,许多演技出色的演员有心理问题,大多时候都是因为进入角色后不能或者说不敢轻易抽离,是因为他们害怕抽离角色后找不到那种绝佳的状态。

尤其是体验派的演员,得抑郁症的最多,演技越好,越容易出问题。

这群工作人员没有跟着杨简拍摄过《海边的曼切斯特》,否则他们就不会有这种惊讶了。

杨简可以一直沉浸在角色里,也可以快速的抽离,就是这个不讲道理。

随着杨简的分析结束,剧组各部门又开始忙碌起来。

特效化妆组迅速上前为杨简修补“伤口”,补充血浆,准备下一场的连贯性。

道具组快速清理现场“血污”,重置医疗工具的位置,确保接戏。

摄影组根据杨简的要求,微调机位和运动轨迹。

灯光组也开始模拟火星太阳光通过舷窗的变化,营造时间流逝感。

现场医务更是随时待命,虽然知道是表演,但杨简极端的情绪和生理消耗依然让他们不敢大意,适时给他补充电解质水。

“再来一条!”

这场戏,整整拍了八条。

每一条,杨简都毫无保留地投入那种极致的痛苦和挣扎中。

到后面几条,他的体力消耗巨大,声音都已经变得嘶哑,手臂因为持续颤抖而肌肉酸痛,精神也近乎透支,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他没有一丝敷衍。

每一次“缝合”,他都在寻找更真实、更细腻的层次感。他甚至在第五条时即兴加入了一个细节:缝合到一半时,因为疼痛和脱水,一阵剧烈的干呕。这个细节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它真实得令人心悸。

也许,杨简还能凭借这部科幻商业大片染指一下电影节或者奥斯卡的影帝宝座。

还是那句话,既然演了,电影也拍出来了,能多拿几个奖项总是极好的。

在戈壁滩寒冷的夜色中,在片场尚未完全熄灭的灯光下,杨简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坐在监视器前,仔细审视着自己刚刚自救的表演。

他看得异常专注。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声和监视器里传来的细微声响。

看完回放,确认所有表演都完美符合自己的要求,杨简才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当杨简吐出“过了!”两个字时,整个剧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这不仅仅是对一条艰难镜头通过的庆祝,更是对杨简这个老大惊人毅力和专业精神的致敬。

这场历时近十二个小时的鏖战,不仅收获了无比宝贵的电影素材,更凝聚了整个剧组的心血。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正在参与制作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而他们的领头人,正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带领着他们,在这片荒凉的金昌戈壁上,真实地“拯救”着火星上的马克,也成就着华夏电影史上第一部硬核科幻的诞生。

这不仅仅是表演,这是一场对极限的挑战,是对真实的虔诚追求,是电影制作工艺与演员信念感的极致融合。

当最终成片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他们相信这短短的几分钟,必将成为震撼所有观众心灵的、难以忘怀的经典片段。

而背后这一切的付出,也赋予了这部电影超越娱乐的、沉甸甸的分量。

杨简瘫坐在导演椅上,身体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筋骨。任他身体素质再强悍,连续高强度拍摄十二个小时,尤其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这让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