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臭名昭着的沙逊家族(2 / 2)

加入书签

家族通过英国议会游说发动战争。

受到这些人的推动,1840年,英国军舰驶向华夏海岸,第一次鸦片战争也随之爆发,开启了华夏近代历史上一段痛苦的篇章。

《南京条约》一签,沙逊家族趁着英国政府赋予的特权,迅速在粤州、香江、魔都设立了分支机构,鸦片的出口规模比之前更盛。

到1854年,沙逊家族已经成为英属印度区域的顶尖富豪了。

他们并没有就此满足,又开始拓展更多行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在1864年,在香江成立了汇丰银行。

有英国政府的支持,再配上沙逊家族积攒的雄厚资本,汇丰银行很快就在众多外国资本银行中,占据了稳定的地位。

那个时候,清末民初的官员和军阀们,手里的钱大多是从百姓身上榨取来的血汗钱,他们怕自己倒台后财产被追查,就纷纷把钱存到汇丰银行——毕竟这家银行有英国的背景,清廷也管不到。

在1883年,胡雪岩作为当时的首富,打算抗衡外资的猖狂,和汇丰银行展开较量。

汇丰银行把英国的招牌摘下来,还拉拢了李鸿章和盛宣怀的淮军集团,大家一块儿对付胡雪岩。

胡雪岩不光破产,还郁郁而终,倒是汇丰银行在华夏的金融地位越发稳固了。

在那之后,汇丰银行就开始大规模借钱给清政府,条件也很简单:用铁路的经营权、关税以及盐税来抵押兑换。

就这样,清廷的经济命脉,就这样一点点被汇丰银行紧紧握在了手中。

汇丰银行掌握着这些资金,一方面压制着华夏本土商人,另一面却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除了对官僚和军阀动刀子,汇丰银行也没放过民间的商户。

在当时,华夏的茶叶和生丝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汇丰银行就趁这些经营相关产业的商人要搞扩大规模、需要资金的时候,主动伸出了援手,放贷款。

等到茶叶和生丝快要成熟的时候,商人们还没来得及出售变现,汇丰银行就突然收紧了放款,还催着还债。

茶叶、生丝商人们经济周转不开,没办法偿还,只能用自己手头的货物抵账,汇丰银行给的价格自然是很低的,他们把货物一转手就赚个暴利。

凭借这些招数,沙逊家族的商业局面也越铺越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