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状告悟空(1 / 2)

加入书签

天理院正堂铜钲未歇,猪八戒状告嫦娥一案的卷宗尚摊于案几,天河喜鹊大桥崩塌案的玄铁锁链残片亦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忽闻天理院外九环金锣急响,东海龙王敖广身披赭黄龙鳞甲,携四海龙王令牌,竟引着《天庭晚报》《瑶池快讯》等三界媒使,于獬豸石雕前设下云锦讲台,一时仙云缭绕,记者们的照妖镜与传声螺齐齐对准了龙。

敖广龙微抬,珊瑚冠上的夜明珠随其动作簌簌轻颤,身后四海龙王虚影若现——南海敖钦的赤龙珠、西海敖闰的碧水珠、北海敖顺的玄冰珠,此刻皆化作光纹浮于虚空,映得天理院朱漆大门上的“明镜高悬”

匾额忽明忽暗。

“列位上仙,诸位凡尘笔吏!”

敖广的声线裹挟着海水的沉郁,透过传声螺传遍三十三重天,“吾敖广今日不只是击鼓告状的原告,更是为四海生灵、凡间黎庶请命的信使!”

他扬袖甩出一卷水纹绢帛,正是前日呈给天理院的诉状副本,“定海神针乃大禹治水遗珍,镇东海万载,调风雨千劫,此乃天道昭昭之铁证!

然五百年前,斗战胜佛孙悟空以‘告求’为名,行强夺之实,持金箍棒搅龙宫、威诸神,此事四海龙王可指天为誓!”

《天庭晚报》席记者、毕方鸟化身的白翎子振翅追问:“龙王既言强夺,为何迟至今日才诉诸天理院?据悉孙悟空已成佛果,岂会再恋凡俗兵器?”

敖广龙瞳骤然充血,龙尾扫过地面,激起一圈水浪:“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昔日悟空大闹天宫,三界谁不畏其铁棒?后随唐僧取经,吾等念其或有悔改,岂料取经功成,他身居佛位却占宝不还!

诸位可闻凡间近年旱涝频仍?黄河决堤处,可曾见定海神针未归之祸?东海海眼异动时,可曾想镇海神铁流落他处之危?”

他指向天理院深处,“包大人正在审天河案,可知天河水患与东海不稳实乃同根?定海神针一日不归,三界水脉便一日如人喉中鲠刺,早晚要酿大祸!”

次日《天庭晚报》全交刊载了东海龙王的诉状:

起诉状

诉状人:敖广,东海龙宫之主,东海龙王,掌管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

住址:东海龙宫,位于东海之底,仙府巍峨,辖东海万里水域。

联系方式:龙宫秘法传音,可通四海。

被告:孙悟空,封号斗战胜佛,原花果山美猴王,齐天大圣。

住址:西方灵山佛国,斗战胜佛府邸。

案由: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非法占有与返还纠纷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孙悟空立即返还本属于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2判令被告承担因非法占有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期间,给东海龙宫及凡间带来的一切损失;

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一、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之渊源与归属

想那上古时期,大禹治水,走遍天下江河湖海。

为测江河深浅,定江海波平,大禹铸就神铁一根,名为定海神针,此针能随心变化大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

治水功成后,大禹将定海神针置于东海龙宫,命我东海龙族世代守护,用以稳定四海之水,调节凡间风雨,保一方风调雨顺。

千百年来,定海神针镇守东海,护佑人间,东海龙宫与定海神针早已密不可分,其归属权当属东海龙宫,此乃天地皆知之事实。

二、孙悟空强取定海神针之经过

昔日,孙悟空初出茅庐,自花果山而来,闯入东海龙宫,言称要告求一件趁手兵器。

我敖广念其言语恳切,虽心生疑虑,但秉持好客之道,先后取出多件兵器供其挑选,从九股钢叉到方天画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