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大刀阔斧(5 / 6)
bsp;“银钱之事,你不必忧心,府库会再拨一百万两白银,供你铺设根基。”
陈望略一停顿,继续道:
“往后锦衣卫的用度,再加二十万两常例。”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入堂内,映照在陈望深邃的眸光之中。
“你只管放手去做,无需担忧。”
“我要看到的,是这张网能在三年之内,触及大明的每一寸疆域,五年之内遍及周遭的诸藩。”
陈望的双眸之中凶光跃动。
“自万历年间清丈田亩至今已过一甲子,天下田亩较之当年何止倍增?商路之繁盛更非昔日可比。”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年税可征白银两千多万两。”
可国库的岁入却连年缩减。”
“万历年间,张太岳推行一条鞭法,岁入白银两千余万两。”
“到了崇祯朝,即便算上三饷加派,岁入竟只剩一千五百万两。天下人口日增,田亩日广,为何税赋反而不增反减?”
陈望的声音低沉,他的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回答。
庙堂衮衮诸公,但凡知晓钱粮事的,谁心里不明白这个中缘由?
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所有人都缄口不言。
他们是既得利者,更将这不合理的旧制奉为祖训,视为天经地义。
“本朝开国之初,为体恤士人,鼓励读书,恢复国家,特许有功名者免役免粮。”
“可如今呢?'诡寄''投献'成风,一县之地,竟有七成田亩挂在士绅名下逃避税赋。”
“富者阡陌连绵,却不纳分文;贫者无立锥之地,反要承担全数税粮。“
陈望的语气渐沉。
“天下糜烂至今,国库空虚至此,这些士绅官宦至少要负七成的责任。“
明朝末年财政困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问题绝对是因为士绅官宦的问题。
都说明朝的藩王制度是养猪,大量的银钱都输送给了各地的藩王和朱明亲眷。
但是实际上,终明一朝,宗禄支出最多时,也从未超过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成。
清人甚至评价曰:“成周以后,诸史所纪,待宗室寖薄,至有明而极。”
明朝对宗室有三大手段:拖欠、压征、抛荒免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