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归乡(2 / 4)

加入书签

的百姓不识字的或许较多,但是在城中的居民尤其在外做工的,基本上都能够识得一些简单的字。

因为明朝对于读书人的优待,民间办学之风极盛。

但凡是有些条件的宗族都会在族内开设族学,乡间村中甚至也能听到朗朗书声。

明朝小说盛行,也与当时的识字率有关。

在明朝的中后期,尤其是江南地区,出版业极其繁荣,刻印了大量书籍、戏曲、小说。

若是识字的人不多,那么刻印这些书籍又有什么作用?

开封作为河南的省会,文风虽然不如江南昌盛,但是也没有差上太多,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在少数。

报纸一份份的从报童的手中被售卖到了城中百姓的手中。

很快,街头巷尾,茶馆瓦肆之间一张张报纸展开,三五成群的人围靠在一起同看着报纸上的内容。

有不识字的人找到识字的人,陪笑着也想知道报纸上的内容。

大部分买了报纸识字的人也不推辞,毕竟都是街坊四邻,当下便将报纸上一一念出,那些不识字的则围拢在旁,屏息凝神的听着,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和议论。

“老天爷啊,那些官老爷们,竟然也要当差纳粮了!”

“国公爷请朝廷废了三饷,现在又废了丁银,火耗也少了,咱们这日子岂不是会好过很多?”

未几,街头巷尾便已是议论纷纷,这些时日天下稍安,报纸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新闻。

无非是靖南军又剿了哪里的匪寇,哪里又来了新奇玩意,粮价又是几何。

也就是在报纸之上常常更新的那几名大家写的小说,让人惦记着了。

最大的消息也只是靖南军的大军抵达了开封城内,军中军兵得了回乡省亲的假期。

但是想不到,今天居然听到了新政的消息。

而且那新政的内容,光是听报童们高声的叫嚷便是让众人都想知晓,毕竟这些可都是关乎着家中生计的大事。

报纸上的内容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自然是那普通的百姓,走街串巷的小民。

而忧愁的自然是那些家境殷实的士绅官宦。

不过却是也没有人敢斥责报纸上新政上的内容,不说市井的普通百姓们对于新政是欢喜的,街头巷尾那些挎着雁翎刀,按着鞓带巡视在街上的锦衣卫可都在盯着他们。

若是简单的几句牢骚,尚且引不来什么麻烦,但若是公然抨击新政引起了骚动,那必然是要被送去锦衣卫的衙门走上一遭了。

如今开封城内,新设了一处锦衣卫的千户所。

那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进去了的人,可不见囫囵出来的。

南薰门前的一处早点摊子,烟火缭绕,大部分座位都已坐满。

摊前食客三教九流,有挑着担子歇脚的货郎,有身着短打准备上工的工人。

但更多的,还是那些身板挺直、身着赤色箭衣的靖南军军兵

这些精壮的汉子们,自然是刚刚得到了省亲假期的靖南军军兵们。

这其中,有四名汉子最为引人瞩目。

在这片赤色人潮中,靠里的一张方桌旁坐着的四名汉子尤为引人注目。

他们虽也身着赤色衣袍,但形制与周围士兵的箭衣截然不同,乃是一身剪裁更为考究、用料更为挺括的赤色窄袖圆领袍。

这身袍服,正是靖南军军官的简易礼服。

四人胸口处,挂着数量繁多的勋章,随着四人的动作不断的微微摇晃着。

“几位兄弟请了。”

早点摊的老板端着热气腾腾的笼屉,恭敬的将三屉包点放在桌上。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被四人胸前那片密集的勋章所吸引。

靖南军中的勋章代表着什么,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