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两大帝国伺候一人的福气(2 / 11)

加入书签

    而兴唐太平府的兴起,其实也可以看做大虞经济,特别是以炼钢、蒸汽机、丹化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大发展的缩影。

    因为原本的兴唐太平府府城是在当涂县的,莫子布的祖宗就是在这里的卫所任职。

    但在八年前,兴唐太平府的府城,就搬迁到了马鞍山下,也就是后世的马鞍山市中心,为的就是开展工业建设。

    只不过莫子布没有跟后世一样,直接以马鞍山这座山来命名城市,而是把这一代明清两朝的太平二字给延续了下来,直接称太平城。

    而随着太平城的建立,围绕着马鞍山周围丰富的煤铁矿和便捷的长江水运,以及冠绝中华的教育水平,便成了其起飞的重要推动力。

    而其中最大的推力,则是教育水平。

    要知道在江南,明代时期渔夫、农夫都能识二三百字,会吟诗的。

    到了满清虽然受了压制,但据估计男子依然有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的识字率,比起全国男子平均大概百分之八,肯定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识字率,高出太多太多。

    而一定的识字率,带来的不但是对于新事物接受度高,上手快,还有对于纪律的遵从,简直就是最好的工业人才。

    是以整个兴唐太平府成立不过十五年,太平城(马鞍山)建立不过八年,已经是江南第一工业重镇了。

    其光是年产两万吨生铁的钢铁厂,就有四座,其余中小型钢铁厂以百计,再到下面的铁匠五金厂,更是数不胜数。

    光是光中二十一年(1796),兴唐太平府就产出生铁二十三万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