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苏青出钱盖学堂(1 / 2)

加入书签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苏青身上,有期待,还有几分不好意思的恳切。

苏青被这阵仗看得无奈地笑了笑,指尖的鸡蛋壳剥得差不多了,露出里面莹白的蛋白。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却依旧温和:“二娘既然问了,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要是邻村真有想让孩子来念书的,也不是不行,只是路远些,得家里自己接送,吃住怕是顾不上了。毕竟我这能力有限,先把咱们村的孩子们安顿好是正经。”

话虽留了余地,却也划了界限,既没把话说死,也没大包大揽,听得几位长辈心里都亮堂了些。

苏青咬了一口鸡蛋,她慢慢嚼着,目光扫过院里几位长辈,缓缓开口:“这事儿总得有个内外分别。咱们村的孩子来念书,束修都不用操心,全是免费的。外村的呢,钱可以不收,但得给点粮食,一个孩子一个月十斤粮。不多不少,刚好够先生添点嚼用,也让家里知道这学不是白上的。”

十斤粮,在这年头可不是个小数目,够寻常人家紧巴巴过好几天了。

苏二嫂心里一算就明白了,这既是给外村设了个门槛,也免得自家这边负担太重,当即点头:“行,回头我娘家那边要是问起,我就把你这话原原本本传到。”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桂花却蹙起了眉,犹豫着开口:“青青啊,咱们村的孩子本就不少,这再加上外村的,拢共得有多少?村里连个正经学堂都没有,哪来那么大的屋子能容下这么多娃?”

这话倒是提醒了苏青。

村里向来没个学堂,只有些家底厚实的,才舍得把孩子送到镇上的私塾去,多数人家的娃都是跟着大人在地里刨食,认字的没几个。

苏青也皱起了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的鸡蛋壳。

这确实是个问题。

她沉吟片刻,道:“这事儿我回头跟我爹说说,找村长合计合计。若是能成,就干脆在村里盖个学校。青砖瓦房不敢说,先盖几间结实的土坯房,糊上白灰,能挡风遮雨,摆下桌椅就行。”

她心里还有没说出口的盘算。

里有了学校,先生住着,孩子们念书,说不定能慢慢聚起人气,顺带做点小买卖,日子久了,村里的经济或许也能跟着活络起来。

将来若是能教些实用的手艺,日子说不定能越过越有奔头。

女人们对这些长远的打算没那么多想法,听苏青说会解决学堂的事,便放下心来,话题很快转到了盖房子上。

苏家这老屋确实该推了,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下雨天漏得厉害,重新盖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盖房期间,一家子总不能露天住着,得先找个地方落脚。

苏大嫂一听这话,立马拍着胸脯热情道:“青青,你们娘几个要是不嫌弃,就先住到俺家去!俺家那几间房虽说不大,但眼下就天福一个半大孩子,腾两间出来还是绰绰有余的,总比在这儿风吹日晒强。”

这话倒是实情。

苏大富、苏大贵两兄弟分出去时,手头紧,只盖了两间小土房,家里就一个通铺大炕,挤得很。

唯独苏大嫂家当初分的房子稍大些,房间也多,确实是眼下最合适的去处。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苏大嫂生怕苏青她们反悔似的,当即就拉着苏青和苏晚往自家院子走,嘴里不停念叨着:“快,我带你们去挑房间,看看哪间敞亮,先拾掇出来,也好早点搬过去。盖房的事也得抓紧,眼瞅着天就要转凉了,要是入冬前住不进新房,那可真要遭罪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苏大嫂家去。

苏家老宅原本是一大家子挤着住,后来弟兄们陆续分了家,院子里的空房便多了起来。

如今苏青她们要暂居,苏大嫂早做了盘算。

苏天海和苏天福两个小子,暂时跟爷爷奶奶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