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召见(4 / 5)
有新的吩咐,便即悄悄退出。
…………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太阳已经从西边落下,月挂枝头,萧瑟的冷风袭来,寒意未退。
大明京师,皇城里乾清宫的暖阁内,正在批阅奏章的崇祯皇帝不知为何顿觉一阵心烦意乱,六神无主起来,他勉强耐下心来又看了一阵文书。
忽然,坐在御案后的崇祯皇帝长嘘出一口闷气来,他起身离座步出了乾清宫外,就在丹墀上来回徘徊不停。
春夜里冷风带来的寒意侵入肌肤,使他略感发胀的太阳穴有了一丝清爽感觉,随即,他深深地吸了一大口凉气,又徐徐地将胸中积压的闷气再次大口呼出。
他在心中暗数着从玄武门上传来的云板响声,又听见东一长街传来的打更声,更觉心中焦急,不由暗自问道:“陈新甲还未进宫?都已经二更天啦!”
恰在此时,一个小内监轻轻行来在他身边,躬身禀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啊……”
崇祯皇帝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大声道:“辇来!”
原来,这一段时间里弹劾张诚与陈新甲的奏折,漫天飞舞,参与的言官也是越来越多,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头。
崇祯对于陈新甲还是十分信任,对于他上任以来的表现也十分满意和心慰,但对张诚其实并非完全没有想法。
只是碍于陈新甲的袒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国朝用人之际,张诚也确为不可多得的将才,其所到之处连战连捷。
崇祯心里还是希望张诚能如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那般,辅佐自己如唐代宗李豫那样,力挽狂澜成为大明的一代中兴帝王。
到时莫说是封他做个郡王,就是做亲王也未尝不可!
曾几何时,内有流贼肆虐,外有鞑虏入寇,连自家祖坟都无力守护,敌人在京城外耀武扬威,劫掠数月才安然退却。
这些都让崇祯皇帝心力交瘁,他不知多少次深夜前往宗庙拜祭历代君王,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庇佑和帮助,但却于事无补。
尤其是在督师杨嗣昌剿贼不利,自薨于荆州沙市后,崇祯皇帝欲做大明中兴君王的梦想也随之熄灭。
然而,这一次的辽东锦州之战,却使他犹如在漆黑的夜里望见一丝光明,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不由重新燃起要做大明中兴君王之心。
今日,上午朝议的时候,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也有参加,只是那时人多嘴杂,除了一些日常琐事之外,也只议了些救灾和应付中州地区流寇的作战方略。
兵部尚书陈新甲虽然精明强干,但无奈大明早已病入膏肓,这十多年以来一直陷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两线作战的困境一直都未能摆脱。
兵力不足,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军纪败坏等等诸多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