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岂是你我能谈之事(1 / 3)

加入书签

    孟津渡。</P>

    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等候刘世尊的时候,却有一队人马从京师永定门驰出,他们星夜奔驰,已经进了开封府城。</P>

    与此同时,一名信使也策马驰进了新城集的永宁伯行辕大营……</P>

    “什么?张若麒到开封来了!”</P>

    陈忠脸不解地继续问道:“这张若麒都当下兵部右侍郎,怎会轻易离京南来?莫非……”</P>

    他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满脸疑惑地看着永宁伯,只见张诚一言不发,而是将手中书信递给了身旁的孙时相。</P>

    片刻后,看过了书信的孙时相才开口道:“书子里并未明言,还真难以捉摸这位右侍郎此刻来中州,究竟所为何事。”</P>

    刘承祖因在永宁伯身边日久,再也不是当初那般怯弱的样子,在非正式的军议场合也经常参与讨论,积极出言献策。</P>

    此刻,他便出言道:“何事能劳动兵部侍郎,莫不是又派他来河南监军啦!”</P>

    陈忠对刘承祖的话表示赞同地点了点头,而孙时相却摇头说道:“就算派张侍郎来监军河南,朝廷也当有公文明示,绝不该如此隐秘行事的啊。”</P>

    “隐秘,是因为此事不宜宣扬。可张若麒却直入开封城,现如今各方已尽知其到来,又如何谈得上‘隐秘’二字?”胡以温不由对“隐秘”二字提出了质疑。</P>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永宁伯张诚只用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便终结了众人的纷纷议论:“管他作甚。”</P>

    永宁伯张诚抬步走向中军帐外,他来到大旗之下,看着南边方向说道:“我们与流贼的战事,其他诸事于我而言,皆无关紧要!”</P>

    …………</P>

    当晚,兵部右侍郎张若麒在见过周王千岁,以及督臣张福臻、河南巡抚高名衡二人,转达了一番慰勉之意后,便急急南下奔新城集而来。</P>

    “兄长,别来无恙啊。”永宁伯张诚客气地开口说着话。</P>

    按着张若麒的意思,永宁伯屏退了所有的人,诺大的中军帐内只有他与张若麒二人,连个在身边伺候的人都没有留下。</P>

    对此,永宁伯倒是一点也不感觉惊奇,他虽然不晓得张若麒此行的目的,但却也心如明镜地猜到其此行所为——必然要应在自己的身上。</P>

    果不其然,经过简单寒暄过后,张若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