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新江户城到达(3 / 4)
名为“百老汇”
的街区,这里并非纽约的剧院区,而是新江户城将传统商店街与最新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
街道上空覆盖着可调节透明度的智能玻璃顶棚,既能遮风挡雨,又能模拟出完美的自然天光。
街道两旁,百年老字号与先锋概念店比邻而居。
她们在一家老牌茶铺里,体验了用全息技术演示的茶道历史,还品尝了用低温慢煮技术萃取的、风味极其醇厚的抹茶。
接着,她们走进一家名为“未来织物”
的店,里面陈列着用智能材料制作的、能根据体温和环境光线改变颜色和纹理的和服,既传统又充满未来感。
午后,她们避开人流,拐进一条安静的小巷,找到一家据说是当地文青最爱的小型独立书店兼咖啡馆。
书店由一栋古老的町屋改造而成,保留了木结构的美感,书架高耸,充满了纸张和咖啡的香气。
她们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点了手冲咖啡和店家自制的芝士蛋糕,静静地翻看着一些关于新江户城历史和艺术的摄影集和独立杂志。
窗外偶尔有穿着和服的老妇人缓缓走过,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
傍晚时分,雅子带她们去体验了当地人的一种休闲方式——钱汤。
不过,这是一家经过改造的“级钱汤”
,除了传统的不同功效的温泉池、桑拿房,还增加了冥想室、按摩水疗区以及可以俯瞰城市夜景的露天足浴区。
在热汤中洗去一身的疲惫,再喝着冰镇的牛奶,看着华灯初上的城市,感受着当地居民日常的松弛与惬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从钱汤出来,天色已晚,她们都感到有些饿了。
雅子神秘地笑了笑,说:“带你们去个地方,尝尝新江户城的‘灵魂’。”
她领着她们穿过几条越来越窄的小巷,最终来到一家门脸极其低调、甚至没有招牌的小店前,只有门帘上写着一个“烧”
字。
推开木门,里面空间不大,围着l形的吧台只有十几个座位,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炭火香气和酱油的焦糖味。
这是一家专做烧鸟的居酒屋。
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专注地在炭火上翻烤着各种串物。
她们点了鸡腿肉、鸡皮、鸡心、香菇、青椒等,配上一壶温热的清酒。
烤串的火候恰到好处,外焦里嫩,酱汁咸甜适中,带着炭火特有的香气。
清酒入口柔和,回味甘醇。
周围坐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下班后在此小酌,用日语热烈地交谈着,气氛轻松而温暖。
徐觅尝试着用刚学的几句日语和旁边一位看起来和善的大叔搭话,虽然沟通不畅,但对方热情地举杯回应,还分享了一碟他认为是招牌的烤鸡尾。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体验,与之前精致高雅的感受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让她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更加真实、更有温度的一面。
回到酒店时,已是夜深人静。
再次泡在房间的露天风吕中,仰望星空,纪怜淮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
这两日的所见所闻,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她的感官和心灵。
这座城市独特的审美、对传统的尊重、对细节的苛求、以及那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都让她对即将开始的合作充满了更深的期待和理解。
“我好像能触摸到一点西园寺导演作品里的那种‘魂’了,”
纪怜淮对徐觅说,“那种在极致科技背后,对人性、对记忆、对文化根源的执着探寻。”
徐觅点头表示赞同:“是啊,环境对创作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这里待两天,感觉自己的审美阈值都被拔高了不少。”
两人相视一笑,对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