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这是在做什么(6 / 7)
,那种源自科学训练的强大理性,与内心深处对真相的渴望之间的拉锯战,或许正是角色最动人的地方。
她在表演中,更加注重展现那种“于恐惧中保持观察,于混乱中坚守理性”
的特质,使得“星”
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有力。
幽稷似乎也对这次事件有所反应。
它传递来的意念不再是调侃或旁观,而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方才那一瞬……有污秽之物试图触碰你的灵台。
其力阴寒,充满腐朽与掠夺之意,非此界寻常手段。
你得谨守心神,玄珠之力可护你灵识不失。”
幽稷的警告让纪怜淮更加确信那并非幻觉。
她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调动丹田内玄珠的温润能量,在排练时于体内缓缓流转,虽不能外放御敌,但求固守本心,保持灵台清明。
这种尝试初时艰难,但渐渐地,她现当自己心神高度集中于表演时,玄珠似乎能与她的信念感产生某种共鸣,散出的微光能让她在虚拟环境的冲击下保持一种内在的稳定感。
与此同时,王越泽的彻查有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
在对“感知茧房”
的底层固件进行深度扫描时,他现了一段极其隐蔽的、不属于原厂设计的冗余代码。
这段代码被巧妙地伪装成系统日志清理程序,但其内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某种学习能力和条件触机制。
最诡异的是,这段代码的写入时间,远在基地建成之初,甚至早于《星骸之语》项目立项!
它像一颗早已埋下的“沉睡种子”
,静静地潜伏在系统深处,直到被某种特定的条件激活。
这一现意味着,威胁可能并非完全来自外部入侵,而是基地系统本身在建造或早期维护时就被埋下了隐患!
这背后的可能性细思极恐,牵扯到更深的阴谋。
王越泽立即隔离了这段代码,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找出其激活条件和最终目的。
郁尧则启动了对基地承建商和早期技术维护团队的秘密调查。
基地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原本以为坚固的技术堡垒,却现基石可能早已被蛀空。
信任变得愈脆弱,每个人看彼此的眼神中都多了一丝难以言说的审视。
西园寺导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是继续依赖问题重重的虚拟系统进行创作,还是回到风险更高的实体排练?艺术创作与人员安全的天平,再次剧烈摇摆。
在一次只有核心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上,气氛沉重。
纪怜淮在沉默良久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西园寺导演:“导演,虚拟环境是目前最能帮助我深入角色的工具。
我们不能因为恐惧就停止探索。
我建议,在王先生彻底清除威胁之前,我们调整排练内容,避开可能触异常的高风险场景,但继续利用虚拟环境进行角色内心戏和情感细节的打磨。
同时,我会更加注意自我保护。”
她的勇气和清醒感染了众人。
徐觅也表示支持,认为可以专注于那些不需要强烈感官刺激的文戏部分。
西园寺导演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他们决定,就像在雷区中谨慎前行一样,继续利用虚拟制片的技术优势,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同时加快对内部隐患的排查和清除。
于是,排练在一种高度警惕的氛围下继续进行。
纪怜淮在虚拟的“默示者号”
中,继续雕琢着“星”
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每一句台词。
窗外的星海依旧璀璨,但她知道,在这片由数据构成的宇宙深处,隐藏着远比虚构剧情更真实的危险。
而她所能做的,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