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孤岛(3 / 5)

加入书签

孤岛上的宁静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团队成员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内心始终绷着一根弦。

纪怜淮在散步时,会不自觉地留意身后的树林和海平面,夜晚听到不同寻常的声响,也会让她瞬间警觉。

这种持续的低强度压力,虽然不像虚拟环境中的直接攻击那样惊心动魄,却更像一种缓慢的消耗,考验着每个人的心理耐力。

西园寺导演敏锐地察觉到了团队情绪的变化。

他并没有刻意淡化威胁,而是引导大家将这种身处孤岛、被无形力量环伺的孤立感和警惕感,融入到创作中。

星在广袤宇宙中探索,不也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吗,远离熟悉的文明世界,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和诱惑,依靠内心的信念和专业的素养坚持下去。

这种现实与剧情的微妙共鸣,反而为表演注入了一种更加真实的张力。

在一天傍晚的剧本围读会上,讨论到星在现文明消亡真相后,产生的巨大虚无感和存在主义危机时,纪怜淮结合自己在孤岛上的感受,提出了一种新的演绎思路,那种危机感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更是一种切身的、生理性的恐惧,仿佛脚下坚实的大地突然消失,坠入无底虚空。

她建议用更细微的肢体语言,比如手指无意识的蜷缩、呼吸节奏的紊乱、以及眼神中瞬间的空洞来表现这种崩溃感,而不是仅仅依靠台词和表情。

这个想法得到了西园寺导演和徐觅的高度认可,认为这使得角色的心理层次更加丰富和可信。

幽稷似乎也对岛屿环境有所反应。

它传递来的意念碎片中,偶尔会夹杂着对这片海域古老而庞大意蕴的模糊感知,此片水域,沉眠之物甚多,其念悠远,有时又会出对远处海平面上偶尔出现的、非正常航行器能量波动的警惕,有异物徘徊于外,其意不善。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难以直接转化为行动指南,却进一步强化了纪怜淮对周遭环境潜在风险的直觉。

在孤岛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虽然没有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但这种专注于表演本质和团队协作的氛围,反而让核心创作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深度。

然而,每个人都清楚,这种相对平静的状态是暂时的。

他们如同暴风眼中的航船,暂时安全,但风暴并未远离。

外部窥探的迹象表明,对手并未放弃,他们只是在等待,或者正在酝酿新的、更难以预料的行动。

下一次风波何时到来,以何种方式冲击这座孤岛,无人知晓。

他们能做的,只有抓紧时间,深化创作,并时刻准备着迎接未知的挑战。

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下一个浪头背后。

随着在孤岛上的时间推移,团队的日常节奏逐渐稳定下来。

清晨,纪怜淮会在海浪声中醒来,进行一小时的瑜伽和冥想,帮助自己澄澈心神,为一天的创作做准备。

早餐通常在面朝大海的露天餐厅进行,食物是岛上自给自足的有机食材,新鲜而健康。

西园寺导演有时会在早餐时分享他早年游历不同星球时遇到的奇闻轶事,用轻松的方式拓宽大家的视野,缓解紧张气氛。

上午的时光主要用于剧本深度研讨。

排练厅的门窗敞开,带着咸味的海风穿堂而过。

众人围坐在一起,不再是简单地朗读台词,而是逐字逐句地剖析潜台词、挖掘人物动机、探讨场景的情感基调。

西园寺导演对细节的要求达到了极致。

他会让纪怜淮和饰演辉的演员反复演练一段看似简单的对话,直到每一个停顿、每一次眼神交流、甚至呼吸的轻重缓急都精准地服务于人物关系和情绪传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