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未来航天的发展(3 / 4)
>
但面对更先进的技术,这却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尽管是这样,他也不敢说就一定能够保证这次的合作能够搭乘。
当然,能够搭乘合作共同研发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无疑是最好的。
如果做不到,能够‘请教’到这位徐教授,解决他们目前遇到问题也已然足够了。
听完对面马总的话后,徐川思索了片刻,手指在桌上轻轻的敲了敲,开口道。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希望获得常温超导材料的采购权,来进一步研发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技术是吧。”
听到这话,pony又愣了一下。
他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
不过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徐川就接着说道:“关于面向民企开放室温超导材料的销售这事不是我能直接决定的。”
“不过我会和上面反馈一下,虽然说大规模的放开目前来看还不现实,时机也不成熟。”
“但如果是支持一下民间航天企业这种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我倒是觉得或许可行。”
沙发对面,pony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还真没想过今天过来这一趟,会使得这位帮忙推进室温超导材料对民营企业放开。
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他只感觉有点口干舌燥,忍不住咽了口空气后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问道。
“您说的....是真的?”
徐川笑了笑,道:“当然。”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不过即便是开放销售也肯定不会是全面对所有的企业开放,大概需要申请且固定使用范围。”
“不过对于航天企业来说,只要资质没问题,应该是能获得批准的。”
虽然说室温超导材料已经研发出来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但考虑到它的重要性,这种材料一直都没有对民营企业销售。
当然,目前也不需要对外销售室温超导材料来获取利润,光是国企和各大军备处的订单就足够让现有的生产厂加班加点生产了。
但限制销售老实说这并不符合科技发展进步的宗旨,让自身保持领先才是真正的优势。
如果说前两年因为国防需要进而暂时对外限制室温超导材料的销售的话,那现在徐川觉得应该可以向部分国内的高科技企业放开限制了。
只要做好相关的背调,以及确认清楚对方购买室温超导材料的用途就足够了。
尤其是像航天这种系统工程的天花板,不仅是挑战极限的科学活动,更是涉及新材料、精密制造、先进通信、人工智能等无数高端领域,能牵引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和创新的领域。
比如北斗等系统支撑了交通物流、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万亿级市场规模,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而气象遥感数据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洪涝、地震、森林火灾)、天气预报等,为农业、林业、减灾等行业同样可以节省巨额成本,创造巨大效益。
除此之外,未来月球和小行星上蕴含丰富的稀有金属和能源资源开发,航天发展同样是争夺这一‘战略资源’的入场券。
虽然说他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足够先进的航天技术,但新航天飞机技术目前仍然仅限于下蜀航天基地。
在民营航天企业中,优秀的还真不多。
正如pony说的一样,国内的航天目前已经陷入了和早期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大部分都依赖航天局和下蜀航天基地订单而活着的地步了。
摆烂、不思进步、骗补贴....
虽然说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是重要原因,在航天发射上,这些民营企业无论怎么追都难以追上下蜀航天基地。
但航天与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