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诡飨盛魇(四)(3 / 6)

加入书签

p;  因为与心理学有关,席勒也曾剖析过这个故事,他的观点与主流观点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很多专家认为,一个能够无限自我吞噬的怪物,代表着人类想要完全自给自足的心愿。

    在神话描述当中,这条蛇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但它也不需要看,不需要听,也没有手与脚,它本身的自我吞噬就是一种移动方式。

    毫无疑问的是,与其他神话故事当中那些全知全能的神比起来,它显得太过怪异,甚至是残缺,它的诞生并不为了创造或毁灭什么,仿佛存在就是为了存在着。

    但席勒认为这一切与自我有关,衔尾蛇更多的代表着独立的自我,或者说以自我为中心点的一整个参考系。

    众所周知,人类是在环境当中被塑造出来的,人们可以拥有的参照点太多,比如他人的话语和评判、社会地位的反映、财富带来的反馈,甚至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席勒认为,衔尾蛇蛇代表了一种极端的自我,突出了自身的内循环,表达“我即是社会”的一种概念,相当于人类的自我被放到无限大之后采取的一种主动的封闭策略。

    就类似于除我之外的一切都不能评判我,我自身就是一种宏观的运动状态,前进、吞噬、增长,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我完成的,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作为评判自己的参考系。

    进而可以延伸出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衔尾蛇的“无限自我”显然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想状态,因为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典型表现就是对于自我价值的无限夸大。

    这类人格障碍通常总是感到无价值感,所以才需要通过夸大自我价值来获取安全感,所以他们总是活在自卑与自大的交织当中。

    精神分析法认为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