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两千六百七十章 蜉蝣天地(三十五)(3 / 6)
nbsp; “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矫情,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孩,见到一点这个世界的黑暗面就觉得接受不了,逃避着缩回壳里。”
“但我看到的那些东西在不断地消磨着我的激情和动力,我宁可躲回家里什么也不看,也不想某天在这种漩涡当中被磨的粉碎。”
席勒在心里叹了口气,奥利弗是个宁折不弯的人,一个到死都不肯低头的理想主义者。
他有践行自己的理想的能力,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内心驱动力完全的来自于情感刺激,而非理智思考。
他必须得先受到情感的震撼,然后才能萌发出澎湃的动力,而不是经过理智思考后觉得这事有益,然后产生动力去做。
这是完全的两种人,说来也是各有优缺点,前者能够产生的动力极为强大,甚至能够创造奇迹,但是一旦情感刺激减弱,难免后继无力,如果陷入负面情绪当中,就会如奥利弗一样产生恶性循环。
进行理智思考的逻辑思维是常年日久养成的,短时间内不会改变,那么思考出的结果就一样,就能够持续的提供长久的动力,但理智天生与灵感相冲,这种人虽然内心驱动力稳定,但鲜少有灵感爆发的时候。
又因为理智判断得失太过清晰,一旦陷入不利局面,很容易过分倾向于坏的结果,想的总是多做打算,多留退路,所以逆转局面、创造奇迹的能力不足。
而要纠正这两者过于极端的情况也简单,对于前者不能以过去之事作为刺激,比如让其沉溺于仇恨、悲惨的过往当中,而要以尚未发生的未来作为诱导,比如让其着眼于他人已经成功的事、已经享受到的生活、如梦似幻的美好的未来场景。
俗话说的好,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以过去的仇恨作为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