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千二百三十一章 侦探将死(四十五)(3 / 4)

加入书签

    不要觉得精神变态者就是疯了上街拿刀砍人,严重到这种程度的是极少数,但轻微的精神变态者却广泛的存在于大众身边。

    他们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高度利益导向相反的,精神变态者不追求利益,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放弃利益。

    就比如,一局游戏快赢了,队友开送了,小组作业快完成了,有人捣乱了,项目进行的很顺利,使绊子的人就来了,孩子找的工作很好,他们一定要给搅黄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搅局者其实本身就是队伍的一员,也就是俗称的内鬼。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人不可理喻,因为明明这件事情向好发展,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游戏赢了,他们可以上分,小组作业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也跟着沾光,可他们就非要捣乱,简直跟疯了一样,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他们的逻辑。

    但实际上,这是精神变态的一种表现。

    游戏赢了,他们要开送,不是他们不想上分了,而是他们单纯地觉得不能让队友爽,准确点来说,是不能让队友比我更爽。

    小组作业快完成了,他们要捣乱,不是他们就不怕老师斥责了,而是比起一起被老师斥责,他们不想让其他同学在老师心中的分量上升的比他多。

    其他的事情也是依次类推,所以这种精神变态有一个前缀,叫做自恋。

    再具体点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他们可以牺牲任何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变态欲望。

    可想而知,这种人是不可能混得好的。

    游戏里送些人头或是弄坏一个小组作业,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失败,可关键就在于这种精神变态的症状是不能够收放自如的,他们在做人生关键选择的时候,也会屈服于变态欲望,从而让出唾手可得的利益。

    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池,迟早会把自己整个人生都给让出去。

    如果细细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他们现实的生活多数是失败的。

    他们当中的一些可能能伪装得了一时,但一定会像疯了一样做错几个关键选择,把自己的丑恶面目弄得人尽皆知,然后再把自己的生活也搞得一团糟。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于,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没能力,也并不愚蠢,可一到人生关键时刻就失了智,并且是一路下滑,直到坠入谷底,怎么挣扎都翻不了盘。

    多数人会觉得是他们运气不好,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就是屈服于自己的变态欲望,而罔顾利益的精神变态者。

    在席勒看来,玛德琳的人生轨迹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