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千七百三十三章 水银年代(十六)(2 / 6)

加入书签

nbsp; 其实那种专业餐厅用来烧鸭和烧鹅的电烤炉也能在美国买到,但是席勒觉得最好吃的那家烧鹅的炉子就是自己砌的火炉,而且并不是烤的,是真的拿火烧,味道简直一绝。所以席勒宁可自己砌个炉子,也不去买现成的。

    就算那家老板很大方地教了席勒怎么砌炉子,席勒也确实按照他说的弄了个一模一样的炉子,但是就是烤不出人家的那个味道。

    很多人会觉得,中餐不好学是因为什么东西都写着“适量”“适度”,而西方人则特别喜欢精确到克,所以他们做饭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但这基本只局限于基础菜品,再高级一点的就不行了。

    席勒去他常去的那家餐厅记录下了老板烧鹅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用料配方都是精确到毫克,可以说什么东西都和人家一模一样,但是就是做不出人家那个味道。

    经过观察,席勒发现,炉子虽然结构一样,但是火这东西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哪怕用的木材一样,加柴火的时机也一样,可是烧出来的火焰就是完全不同。哪次烧的好、哪次烧的坏完全看运气,也会导致产出的物品不一样。

    想要提高成功率,就得进行大量练习,摸准自己家的炉子的脾气,而且要在烤制的过程当中随机应变。很多时候就是凭感觉,根本没什么精确的配方可讲。

    现在大部分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调整各个步骤的细节。这注定需要花去一段时间。

    问题是,史蒂夫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了。既然经验主义行不通,席勒就只能选择更科学一点的方法。他把彼得和斯塔克都叫过来了。

    几人站在侧院的炉子前,席勒告诉了他们两人这炉子是如何运作的,然后还拿了一只鸭子给他们展示了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