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为手工艺人制订合同(3 / 4)

加入书签

轻点手机,一串转账提示音接连响起。每人账户都收到了一笔额外的津贴,作为明日采购与协助的酬劳。

“明天叫会开车的同事带你们去市集和高级食材市场,”她语气沉稳,条理分明,“多买些新鲜的海鲜、有机蔬菜、优质肉类。记住,宁可多备,不可短缺。回来后和厨房的师傅们对接,协助他们备菜、摆盘、清理场地。我要的不仅是一顿饭,而是一场有温度的交流。”

下人们神色认真,纷纷点头应允:“明白,三少奶奶,我们一定配合到位。”

交代完一切,陈梦瑶与欧阳寒并肩走向书房

“接下来,该开始准备手工艺人的合同了。”欧阳寒轻声道。

陈梦瑶推开门,打开书房内的灯光,同时也打开了电脑,欧阳寒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她坐在电脑桌前,指尖轻敲桌面,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合作形式不同,合同也得分类细化,不能一纸通用。”

欧阳寒点头附和:“你说得对。我们得把合作模式拆解清楚。”

她拿起一支笔,边写边说:“第一种,手工艺人只负责供应产品,比如陶器、刺绣、木雕,我们负责销售。这种就签‘合作供货合同’,明确供货周期、质量标准、结算方式,还有违约责任。”

欧阳寒接过话:“第二种,如果他们愿意来我们的手工艺培训班授课,那就得签‘讲师聘用合同’。要写明课时费、课程内容、教学考核,还有知识产权归属——毕竟课程内容可能涉及他们的独门技艺。”

陈梦瑶点头,在纸上迅速勾勒出条款框架:“第三种最复杂,也是我最看重的——他们不仅展示作品,还想办小型展览,甚至收学徒。这种属于深度合作,得签‘综合合作框架协议’。里面要包含展览策划、场地使用、收益分成、学徒培养机制,甚至品牌联名的可能性。”

欧阳寒挑眉:“这合同可不简单,得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不能把人框死,又得保障我们的权益。”

“没错,”她抬眼,眸光坚定,“所以合同里要加一条‘合作升级机制’——如果初期合作顺利,双方可协商转为长期战略伙伴,甚至共同成立工作室。这样既有吸引力,又不失严谨。”

陈梦瑶轻轻放下笔,抬眼看向欧阳寒,嘴角微扬:“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得提前考虑——如果我们将来真的开了实体店,这些艺人不只是来卖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在体验区当教练,教顾客做手工,相当于把艺术创作和互动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他们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供货方,更是品牌体验的一部分。”

欧阳寒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想法很好。他们不只是‘卖东西的人’,更是‘传递生活方式的人’。这种双重身份,确实需要单独列一份合同来规范。”

“对,所以我建议,把这种类型的合同单独列为‘销售顾问合同’。”陈梦瑶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标题,笔尖流畅,“他们既要负责产品销售,又要承担教学指导的职责,薪酬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底薪加提成,再加课时费,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门店运营。如果只做是销售的话就只是底薪和提成的薪酬。”

欧阳寒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那培训标准也得明确。毕竟不是每个艺人都擅长教学,表达能力、亲和力、课程设计能力,都得有个基本门槛。我们得在合同里附上培训协议和考核机制。如果确实不擅长教学就只让他们负责销售就好了,还有不擅长销售的人就让他们去教学。这样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没错。”陈梦瑶点头,“我们可以先让他们试讲一节体验课,由我们和顾客代表一起打分,到时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样既能保证服务质量,也能让艺人更有归属感。”

“还有,如果他们在店里带出了优秀学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