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全歼美骑一师,龙国一战成名,惊呆麦克阿瑟(2 / 2)
美军步兵都需要持续的炮弹支援来突破防线。
装甲部队推进时,也依赖伴随自行榴弹炮的炮弹压制敌方反坦克火力。
当然,美军的炮弹火力并非“盲目覆盖”,而是根据战场需求形成了多层次、针对性的使用模式。
在地面部队发起冲锋前,用数十分钟到数小时的炮弹覆盖敌方阵地,摧毁工事、杀伤有生力量。
在诺曼底登陆当天,美军仅在奥马哈滩头就投入了。
7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83艘驱逐舰,发射127-406大口径炮弹超1万发。
后续登陆的105榴弹炮连,在登陆后1小时内就向德军阵地发射了近2000发炮弹。
尽管德军防御仍顽强。
但密集炮弹已摧毁了约40%的机枪碉堡和反坦克炮,为步兵开辟了冲锋通道。
甚至,在太平洋战场的美军步兵甚至总结出“3发迫击炮解决一个日军碉堡”的战术。
日军在岛屿上构建“坑道+碉堡”防御体系,美军常规步兵武器难以奏效,只能依赖大口径炮弹“拆堡垒”。
在硫磺岛战役,美军投入600余门155榴弹炮、203榴弹炮,对硫磺岛进行了72小时的预轰,发射炮弹超16万发。
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弹1.2万发。
进攻时,还调用战列舰的406巨炮,用穿甲炮弹直接击穿日军地下碉堡的混凝土顶盖,再用高爆炮弹摧毁内部工事。
尽管炮弹火力是美军的“战术利器”,但也存在明显短板,就是后勤压力巨大。
密集的炮弹消耗需要庞大的运输体系支撑:一辆105榴弹炮牵引车每天需运输200发炮弹(约1.5吨)。
欧洲战场的美军后勤部队甚至要优先保障炮弹运输,一度导致步枪弹药出现短暂短缺。
这种模式也深刻影响了战后美军的发展。
就好像现在的半岛战争,甚至是后面的越南战争中。
由此可见,美军的三把斧也就这样!
但他们今天碰到了志愿军。
这是一支凶猛而顽强的部队,瞬间,让美骑一师有些束手无策。
看着“不怕死”的志愿军战士杀来,美军全都慌了。
一个个吓得落荒而逃。
霍巴特立即命令通讯兵:“快,给麦克阿瑟致电,就说,龙国士兵入朝了!”
一旁的通讯兵立即拿出步话机打通了一个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