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孝廉径(2 / 3)

加入书签

润,仿佛换了个人。陈顺欣喜不已,更加坚信那位老者的嘱咐。

这日,陈顺正在煎最后一副药,忽然天色大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三个时辰将至,药就要煎好,忽然一道闪电劈下,不偏不倚打在煎药的灶台上,“轰隆”一声,药罐应声而碎,药汁四溅。

陈顺惊呆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望着满地药汁和碎片,泪如雨下:“只差这最后一副药,为何天不遂人愿啊!”

就在这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冲刷着满地的药汁,流向门外那条由药渣铺成的小路。陈顺顾不得许多,冒雨将未煎完的药材收拾起来,却发现药材已被雨水浸泡,无法再用了。

雨下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阳光普照,陈顺红着眼睛推开房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门前那条药渣小路上,一夜之间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晨露在叶片上滚动,宛如珍珠。更奇特的是,每株草药上都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村里人闻讯赶来,见到这奇景,无不称奇。

老郎中拄着拐杖赶来,仔细察看后,惊呼道:“这些都不是寻常草药!你看这株,叶片呈心形,分明是古籍记载的‘赤心草’;还有这株,开蓝花结红果,莫非是早已绝迹的‘蓝田玉’?”老郎中越看越激动,“这些可都是千金难求的灵药啊!”

陈顺又惊又喜,忽然想起什么,忙采了几株草药,煎给母亲服用。不出三日,陈母的病竟完全康复,甚至比生病前还要硬朗。

消息传开,四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稀奇。有病的采几株草药回去煎服,无不药到病除;无病的踩一踩这条小路,也能强身健体。人们都说,这是陈顺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才有了这条神奇的小路。

一传十,十传百,“孝廉径”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有不少读书人特地赶来,在这条小路上走一走,沾沾孝心的福气,据说走过之后,脑子清明,读书过目不忘。

县太爷听说后,亲自前来考察,见果真名不虚传,便上报朝廷。皇上闻奏,龙心大悦,特赐匾额“孝感天地”,表彰陈顺的孝行。

奇怪的是,无论多少人采摘,小路上的草药总是采之不尽,头天采完了,第二天又会长出新的来。更奇的是,只有真心需要的人才能采到合适的药材,若是贪心不足或者想借此牟利的人,往往空手而归。

村里有个叫赵三的懒汉,见孝廉径的草药如此灵验,便打起了歪主意。深夜,他偷偷来到小路上,想挖些草药去卖钱。谁知他挖一株,那草药就枯萎一株,忙活半夜,篮子里还是空空如也。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赵三昏倒在路边,醒来后疯疯癫癫,逢人便说:“有神仙!有神仙看着呢!”

自此,再无人敢对孝廉径有非分之想。

随着时间流逝,陈顺娶妻生子,一家人和睦美满。陈母活到百岁高龄,无疾而终。临终前,她拉着陈顺的手说:“儿啊,娘这一生,最欣慰的不是病愈,而是有你这样一个孝顺儿子。那孝廉径上的草药,治的不只是病,更是人心啊。”

许多年后,陈顺也已成白发老翁。这日,他正在孝廉径上清理杂草,忽见一位白发老者迎面走来,觉得面熟,细看之下,正是当年赠他何首乌的老者。

“老丈!多年不见,您一点没变!”陈顺惊喜道。

老者笑道:“孝心不改,灵径长存。顺子,你可知我为何让你铺药渣于路上?”

陈顺恭敬回答:“当初只知遵照嘱咐,后来想来,可是为了积德行善?”

老者点头:“药渣本是废料,弃之污染水土;铺于路上,任人践踏,反能滋养大地。百药之气渗入土中,遇上天降甘霖,自然生出灵药。这正如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持之以恒,便能感天动地,惠及众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