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塾师辞馆(3 / 4)

加入书签

娃丢了饭碗,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明天我就去求赵员外,让狗娃退学,您回学堂去吧!”

周先生忙扶起他:“万万不可!狗娃天资聪颖,不读书可惜了。我虽辞馆,仍可教他读书。”

张老五泪流满面:“可是先生您...您靠什么生活啊?”

周先生笑道:“天地之大,岂无人容一老塾师?我还有些积蓄,不妨事。”

第二天清晨,周先生刚起身,却发现土地庙外聚集了十多个孩童,都是从前因家贫退学的学生。狗娃站在最前面,怯生生地说:“先生,我们还想念书...”

原来这些孩子听说周先生辞馆后,纷纷求父母允许他们再来读书。周先生心中感动,当即在槐树下摆开阵势,开始授课。

起初只有三五孩童,后来渐渐增至十多人。周先生来者不拒,有钱的交几文束修,没钱的带点米粮蔬菜,实在什么都没有的,他也照样教。

赵员外那边却不好过。王掌柜听说周先生辞馆,当即带着儿子回了县城,答应捐的修缮银两自然也泡汤了。祠堂学堂空无一人,赵员外成了全镇笑柄。

更让他难受的是,周先生在土地庙办的露天学堂越来越红火,连邻镇的孩子都跑来听课。每逢集日,周先生讲课之时,周围总是围满听讲的百姓,比说书场还热闹。

这日赵员外经过土地庙,看见周先生正在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几十个孩童和家长听得入神。周先生的声音苍劲有力:“...孟母为何三次搬家?为的是让儿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可见古之贤人,重视教育胜过家宅田产...”

赵员外站在人群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时几个镇民看见他,故意高声说:“哟,这不是赵员外吗?怎么有空来听周先生讲课?您家祠堂那么大的学堂,空着多可惜啊!”

众人哄笑起来,赵员外无地自容,匆匆离去。

当晚,赵员外辗转难眠。想起周先生执教二十多年的点点滴滴:镇上多少贫寒子弟因周先生教导而识字明理;多少人家因孩子读书而改变门风;自己儿子当年也是周先生的学生,如今在县衙当差...

第二天一早,赵员外亲自来到土地庙,当着众人的面向周先生深深一揖:“周先生,赵某知错了。请您回祠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