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食瓮公(2 / 4)

加入书签

过无数陶坯,吸收过万千精华,如今生出意识,这是天大的吉兆啊!”

李土生犹豫不决:“可它半夜出来偷吃次品”

“吃次品怎么了?”

福伯眼睛一瞪,“它吃的是咱要扔的破玩意儿,又不碍事。

我瞧它这是在自我修复呢!

你们没现吗?这老瓮最近表面的裂纹少了许多,光泽也亮堂了。”

众人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李土生思忖良久,最后拍板:“既然如此,咱们就顺其自然。

不过今夜我再去看看,若它真的只吃次品,不碰好货,那就不是祸害。”

当晚,李土生特意在老陶瓮前放了一堆次品,旁边又放了几个上等陶器。

夜深人静,老陶瓮再次活动起来。

它滚到次品堆前,如昨夜一般将那些破陶器“吃”

得干干净净,而对旁边的上等陶器看都不看一眼。

李土生心中大定,从藏身处走出来,对着老陶瓮拱手道:“瓮兄既然喜欢这些次品,以后我们专门给你留着便是。”

那老陶瓮似乎听懂了,瓮身轻轻一震,出悦耳的嗡鸣,然后缓缓滚回原位。

第二天,李土生把这事告诉大家,窑工们又惊又喜。

“这是窑神显灵啊!”

福伯激动地说,“咱们该给它起个名号,以后定期供奉。”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最后决定尊称它为“食瓮公”

——一个专门吃次品陶器的瓮公公。

从此,李老窑多了一项规矩:每天烧制出的次品不再随意丢弃,而是傍晚时分整齐堆放在老陶瓮前,任它夜间自行取用。

每逢初一十五,窑工们还会特意多放些碎陶片,算是“加餐”

说来也怪,自打有了食瓮公,李老窑的生意越红火,烧出的陶器品质也提高不少,次品率明显下降。

窑工们都说,这是食瓮公在暗中保佑。

好景不长,一年后,佛山一带连降暴雨,东江水位暴涨,淹没了沿岸许多窑场。

李老窑因地势较高幸免于难,但这场天灾后,知府为补修堤坝,下令加重窑场税赋。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又传来消息,说是朝廷某位大官即将南下巡查,知府为讨好上官,命令李老窑一月内烧制出九十九套精美的琉璃陶俑,作为迎宾礼品。

“这怎么可能?”

李土生愁眉苦脸,“琉璃陶俑工艺复杂,一套就得烧制七八天,九十九套一个月完成,除非日夜不停赶工,可这样仓促,次品率必定极高啊!”

但官命难违,李老窑只得全员上阵,日夜赶工。

果不其然,由于赶工太急,烧出的陶俑次品极多。

眼看交货日期临近,完成的合格品却不到一半。

更糟糕的是,连日来窑工们忙于赶制陶俑,无暇收集次品供奉食瓮公。

李土生偶然注意到,食瓮公表面的光泽似乎暗淡了许多,那些原本已经愈合的裂纹又有重新出现的迹象。

这天深夜,李土生独自一人对着食瓮公愁:“瓮公啊瓮公,您若有灵,就帮我们渡过这一难关吧”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土生莫忧,老瓮自有办法。”

李土生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却见身后站着一位白老翁,身穿陶褐长袍,面容慈祥,眼中却似有窑火闪烁。

“您您是?”

李土生惊得说不出话。

“承蒙李家三代照料,吸天地精华,受窑火淬炼,今日终得人形。”

老翁微笑道,“我即食瓮公。”

李土生又惊又喜,连忙请老翁入座。

食瓮公道:“这些年来,我以次品陶器为食,实则是在吸收其中未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