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两条绝路(3 / 4)

加入书签

/p>

“来人。”

他唤道。

一名面白无须的小太监应声而入。

“去诏狱,告诉许显纯,今晚子时之前,我要看到孔明远亲笔写的《认罪书》,内容必须包括:第一,承认私通倭寇;第二,详述七十二处秘库分布;第三,说明如何启动‘鲲鹏图’中的机关密码。

少一字,砍他一根手指。”

小太监领命欲退。

“等等。”

魏忠贤忽然又道,“顺便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宫里的人频繁出入白云观?尤其是乾清宫那边。”

小太监躬身:“是。”

待人离去,魏忠贤独自坐在灯下,手中把玩着一枚青玉扳指,那是他二十年前还是小太监时,从一个死去的东林党官员手上剥下来的。

他盯着火焰,喃喃自语:“你们这些人啊,总以为逃得了钱财,躲得过追兵,就能活命。

可你们不懂,这天下,从来就不是靠钱活着的。”

他顿了顿,嘴角扬起一丝冷意:“是怕,才活得下去。”

次日清晨,北京城笼罩在薄雾之中。

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内阁辅臣与五军都督府将领,议题只有一个:如何使用这一亿两白银。

户部尚书毕自严奏称,可拨三千万两补欠饷,两千万两修缮九边军堡,一千万两重建江南水师,余下四千万两暂存内帑,以备非常之需。

魏忠贤却提出异议:“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不在修城练兵,而在杀人立威。”

众人愕然。

“孔氏虽灭,然天下观望者众。

山东有郑氏盐帮,湖广有谭氏米商,四川有廖氏银矿,皆富可敌国,且与东林余孽往来密切。

若不趁此良机震慑四方,恐再生肘腋之患。”

兵部尚书梁廷栋皱眉:“魏公公之意,是要继续抄家?”

“非也。”

魏忠贤微笑,“是要让他们主动献金。

只需放出风声,言宁波之案乃因孔氏欲借外力复国,朝廷不得已而为之。

若各地豪强愿捐资助饷,既可免祸,又能青史留名。

届时,顺者赏,逆者诛,何愁国库不丰?”

崇祯沉吟良久,终允其所请。

诏令即刻下达:凡自愿捐输百万两以上者,赐爵一级,子孙可入国子监;拒不配合者,按“通逆”

论处。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三日后,山东郑氏连夜遣使进京,献银二百万两,求保家族平安;五日后,湖广谭氏主动开仓放粮,并捐三百万两充作军费;第八日,连远在云南的沐王府也派人送来黄金五千两,以示忠心。

魏忠贤端坐东厂,听着各地奏报,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冷笑不止。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这些豪族今日低头,不过是畏惧他的手段,一旦他倒台,反噬必将更加猛烈。

所以他不能停,也不能退。

唯有不断制造敌人,才能维持权力的热度。

然而,就在他下令加强锦衣卫对江南士绅监视的同时,一道不起眼的奏折悄然出现在崇祯案头??来自福建巡抚熊文灿,内容是关于一艘可疑葡萄牙商船在澎湖海域沉没,打捞出一批印有“大明内府”

字样的铁箱,内藏数十块青铜片,纹路奇特,疑似古物。

崇祯阅后未加理会,随手批给礼部查证。

但这封奏折的副本,却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李承志手中。

他看着那几张拓印下来的青铜片图案,呼吸骤然凝滞。

那些纹路,竟与他曾在孔氏旧宅偷窥到的“鲲鹏图”

残片完全吻合!

更让他心头剧震的是,其中一块青铜片上,赫然刻着七个篆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