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能做大汉的狗,就是我们高句丽最大的荣幸!(3 / 4)
sp; 没学会大汉的治国手段,倒是把外戚干政的毛病学会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句丽王后于氏作为提那部酋长于素之女,安插了大量的部族外戚把持了高句丽的重要官职。
高句丽王高男武前年才突然察觉到权力的流失,自己的王后在权力上竟然能与他分庭抗礼了,因此近些年又将注意力转移至内部权力的争夺上。
而如今,年老体弱的高男武渐渐力不从心,愈发争不过只有三十岁出头的王后了,但由于他没有子嗣,国内的大臣们既不认为扶持高男武有前景,却也不认为这位于王后能有什么作为。
然后于王后转头就和高男武的幼弟高延优通奸,得到了新朝的“王后”之位的许诺,并准备扶持高延优上位。
一位年轻的大王,自然是比五十多岁又体弱多病的老王要有前景,不少大臣都投效了高延优和于王后。
忽然有人提醒高句丽王,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他毕竟是大汉钦封的“归义高句丽王”,大汉难道要坐视他被篡位?
于是高男武这才派出使者,试图倚仗来自大汉的外部力量,帮助他稳定王位。
卢阜心中冷笑,无子又无能的老王走投无路,才想起向大汉求援。
卢阜让书令史详细地记录下了高句丽使团所说的每一个细节,他当然不是圣母心泛滥准备劝朝廷帮助这狗屁倒灶的高句丽王夺权。
扶持高男武夺权权力,亦或是扶持一位新王登基,对于大汉而言没有任何区别,但这或许正是朝廷插手高句丽事务的良机。
若能借此控制高句丽,将来北伐鲜卑时,就能多一枚棋子。
卢阜轻笑一声,眼眸微眯,淡笑道:“也罢,《左氏春秋》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你们的王诚心认错,我大汉作为礼仪之邦,自然是不能坐视乱臣贼子篡位,待开春后我会遣人送你们前往雒阳。”
高句丽正使面露喜色,高呼道:“来之前,我王曾指着马訾水(zī)为誓,若是大汉能够施以援手,高句丽将世代奉大汉为主,永为不二之臣,此心万折必东!”(注1)
卢阜看向这名正使,对这等效仿世祖光武帝指洛水为誓的拙劣模仿者心生厌恶,却还是勉强挤出几分笑意,道:“倒是个谦卑国家的谦卑之王,不像有的野狗,跑来跑去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谁。”
高句丽正使自然是知晓卢阜所阴阳的是谁,那是他们北方的大敌扶余国。
扶余国是东胡灭亡后的一部分支,与鲜卑、乌桓倒也算是同根同祖,在太上皇刘宏时期便三次归顺又三次反叛,游走于鲜卑和大汉两大霸主之间当墙头草。
踩扶余国这个大敌一脚,自然是顺手而为。
“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