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哪有士人会拿自己的清白来污蔑旁人!(3 / 4)

加入书签

bsp;  换成浅显易懂的话,便是色厉而胆薄,外强而中干,有心想成就一番事业,却缺乏实践的胆魄,总怕做多错多,反受其累。

    因此,张邈的选择是效仿韩馥这位前辈,做一个慷慨的“大撒币”!

    东平国寿张张氏乃是巨富之家,家资之厚,丝毫不逊于谯县曹氏。

    寿张县附近有一片泽,唤作巨野泽。

    其本名大野泽,因黄河改道,又多次决堤而致使水域扩大,故得此名巨野泽。

    而后世为缩小了近半面积的巨野泽,则得了一个新名字——梁山泊!

    对,就是那个号称据有天险的八百里的水泊梁山。

    寿张张氏凭借巨野泽便利的水运交通,往来贸易,积累下巨额财富。

    而张邈自十五岁起,便开始大肆救济党人和落魄士人。

    据绣衣直指估算,张邈每年明面上撒出去的钱财就高达五百万钱。

    至今张邈已然三十三岁,整整十八年,仅明面上资助的金额便已达九千万钱之巨!

    由此,他也得到了“八厨”的名号。

    三君,八及,八顾,八骏,八厨,后汉的士人们很喜欢给自己抬高身价,或是通过利益交换而给予他人响亮的称号。

    这种“大撒币”行为的回报是极其惊人的,不仅获得了响亮的称号,更赢得了士人群体不遗余力的鼓吹宣扬。

    而缘何郡守、县令大多不敢轻易开罪地方名望颇高的士人?

    正是因为这些士人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

    在与小圈子里的士人团体聚会时,随口一句“家人们谁懂啊,那个郡守/县令,竟然是个酷吏,时常屈打成招……当然是真的,我以清白起誓!哪有士人会拿自己的清白来污蔑旁人!”

    小圈子里的士人又传之到他们另外的圈子里,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即便是一位清廉仁德的好官,也可能顷刻间声名狼藉,遭遇“社会性死亡”。

    在这个极度看重名声、甚至以名取士的时代,“社会性死亡”几近于真正的绝路,意味着家族蒙羞,平生所学尽付东流,甚至可能被迫隐姓埋名,远离仕途,乃至名字都被从宗谱中剔除。

    得罪了人都是如此,反之若在他人危难之际慷慨解囊,施以援手,所能获得的回报亦是超乎想象。

    不仅能得到士人的广泛赞誉与提携,甚至可能收获肯为之效死的门客死士。

    而张邈通过大撒比换取名望的回报,便直接转化为家族的现实利益,寿张张氏数人得以出仕郡吏,张邈与胞弟张超更是早早踏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