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彼可取而代也!(加更!)(2 / 4)

加入书签

将通过选拔的良家子的籍贯和姓名登记造册,随后大军便就地解散,良家子们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在外征战半年有余,对家中父母妻儿自然是想念得紧,有什么比和家人团聚更加重要的事情呢?

    当然,这也有赖于太子的良好信誉,否则赏赐拿不到手谁愿意就此返乡?

    太子府近乎所有的太子庶子和太子舍人都被派了出去,前往三河之地的每一个县,由良家子们前往县衙,从太子庶子和太子舍人们手中领取应得的赏赐。

    至于因为残疾、阵亡而本人不便或无法到县衙中领取赏赐和抚恤金的,则由专人送至其家中。

    至于这些残疾、阵亡军士的赏赐和抚恤金是否有人敢贪墨,都是三河之地的良家子,都是彼此熟识的,保不齐就有好友或是同乡通过了中军的选拔,若是对方向太子殿下告上一状.......

    嘿,你猜是太子殿下的刀子硬,还是你全家的脖子更硬?

    而且太子庶子和太子舍人们也会随机前往部分乡、亭进行抽查,并核实赏赐、抚恤是否完完全全落实到每一名残疾军士以及阵亡军士的家属的手中,并调查当地县府是否有按照太子制定的抚恤政策优待伤残军士本人以及阵亡

    军士家属。

    凉州的那一路大军的赏赐还没有彻底发放,还未发放的是三辅之地的良家子。

    三辅距离凉州较之三河要近得多,皇甫嵩亲自下令筑造了几处京观警告羌胡后,便率三万余三河良家子撤兵了。

    余下的一万六千名三辅良家子则是交由朱?调度,将凉州剩余的军功分润给这位劳心劳力的凉州刺史。

    只不过大汉的将军们似乎都有些嗜杀,皇甫嵩太喜欢筑造京观了,一口气筑了七、八座京观。

    朱?没有那么残暴,也担心疫疾丛生不愿意筑京观,但对于屠戮主动投降的羌胡这件事还是很乐衷的,包括投降的宋建和王国两名凉州籍叛贼,反正烧起尸体总归是比火焚京观要便捷得多,但他还是因此遭到了弹劾。

    也因为三辅良家子们的军功还没有完成结算,因此赏赐暂时没有下发,等待朱?的大扫荡彻底结束再论功行赏。

    而诸如皇甫嵩、董卓等将校以及荀?、荀攸、卫觊、审配等太子府府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师雒阳之时,得到了太子最为隆重的欢迎。

    众人回朝的路线是太子定下的,出北郊而返北郊,太子亲自出城十里,于吕布的封邑万寿亭迎接得胜还朝的众文武。

    归功于《三河邸报》提前进行的预热和宣传,雒阳百姓乃至不少已经返乡的良家子自发聚集在万寿亭观瞻皇甫嵩、董卓等人的威仪。

    众人整齐列队,行拜见之礼,齐声道:“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刘辩穿着太子冕服,欢喜地走上前,扶起了最前方的皇甫嵩和董卓,笑道:“左将军,威仪日盛啊!”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